三、共情的培养
共情是指理解并分享他人情感的过程,研究者Feshback认为,共情是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结合体。认知能力是辨别、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及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情感能力是指个体的情感反应能力,两种能力交互作用,使个体产生共情。婴幼儿的情绪表达往往是直接和原始的,他们需要成人的支持和照顾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具有良好的共情能力的照护者能够理解和回应婴幼儿的情感需求,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和安抚,有助于婴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结和情感安全感。以下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回应性照护要点。
(一)对婴幼儿情绪情感的辨别
要培养共情能力,首先需要辨别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对于照护者来说,辨别情绪可能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照护者有一定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例如,当婴幼儿皱起眉头、哭闹、躁动或者愉悦地笑时,这些都是表达情绪的方式。
回应性照护要点:
(1)注重观察。照护者应该经常观察婴幼儿的面部表情、声音、体态和行为,来了解婴幼儿的情绪状态。
(2)询问。当婴幼儿表现出情绪时,照护者可以询问婴幼儿的感受,例如“你为什么哭呀?”“你感觉怎么样?”等,这样可以帮助婴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增强照护者与婴幼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二)对婴幼儿情绪情感的接纳
除了能够辨别婴幼儿的情绪外,还需要采纳和接受婴幼儿的情绪。婴幼儿需要照护者的支持和理解来帮助他们调节和管理情绪。如果照护者无法接受婴幼儿的情绪或者忽视了婴幼儿的情绪,可能会让婴幼儿感到孤独和无助。
回应性照护要点:
(1)接受婴幼儿的情绪。当婴幼儿表达情绪时,照护者应该接受和认可婴幼儿的情绪,不要轻易否定或者批评婴幼儿的情绪,例如“别哭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生气,这样不好。”
(2)给予情感支持。当婴幼儿情绪不稳定或情绪低落时,照护者可以通过抚摸、拥抱或温柔的语言来安慰和支持婴幼儿,让婴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的温暖。例如,当婴幼儿因为分离焦虑而哭泣时,照护者可以轻声安慰:“我知道你想妈妈了,但是她会回来的,我们一起等待她的归来。”
(3)帮助婴幼儿识别情绪。婴幼儿还不具备较强的情绪识别能力,照护者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互动来帮助婴幼儿认知不同的情绪表达,例如:“你看到这只小狗狗,它看起来很开心,因为它摇了摇尾巴和你打招呼。你感觉很高兴吗?”这样有助于婴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自身情绪情感的管理
照护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当照护者自身情绪失控或者无法适应压力时,可能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情绪,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照护者需要掌握情绪管理技巧,保持情绪稳定和愉悦,这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回应性照护要点:
(1)促进自我认知发展。照护者应该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了解自己的情感触发点和情绪反应方式,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2)发展情绪调节功能。当照护者遇到情绪困扰时,可以采用一些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帮助自己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3)培养乐观积极心态。照护者可以通过积极心态来面对压力和挑战,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例如,多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多与家人互动等,这些都可以帮助照护者保持愉悦和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