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十二

太平村惊现野象群的消息,传得比山风都快。一时间,科考队、环保组织和新闻记者都蜂拥而至。

外来的人们,饶有兴趣地向村里的人打探野象的信息,沙玛家被记者和自媒体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对野象的热情和关切,让他们忽略了太平村人的惶恐和不安。

阿嘎因为野象的捣乱,没能按彝族风俗举办婚礼。他听了岩香的,按傣族习俗举行了婚礼,去傣寨从妻居。沙玛起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什么人也不见,后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抱着黑狗大王来到了背阴地。他搭了一个简易的窝棚,在此住了下来,

是木呷发现的沙玛和黑狗大王。那天,他回背阴地,想看看那些好些日子无人照料的石斛苗,没想到却发现了命若游丝的沙玛和黑狗大王。

他和它已经多天不吃不喝,抑郁了。

木呷赶忙去找救兵,他请来了父亲乌火,乌火带来了沙玛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乌火说:“太平村出现了野象群,引起县里和州里高度关注。州里领导在听取科考队专家的调查和意见后,认为由于近年生态好,亚洲野象种群繁衍速度加快,原有野象栖息地已经不能满足其生存需要,亚洲象自然保护区要扩大,太平村将在区域之内。”

“我们的家园怎么办?”沙玛叹口气问。

乌火说:“听说州政府正在考虑将整个太平村搬进县城里去。”

“沙玛兄,”乌火说,“下一步,我们都成城里人啦。“

沙玛问:“你想去城里?”

乌火摇摇头,说:“不想。”

沙玛问:“为什么不想?”

乌火说:“城里夜空到处是霓虹,我怎么观天象?”

沙玛低头不语。

匆匆赶来背阴地打理石斛苗的阿嘎,听到了两位老人的对话。他扶起沉默不语的父亲,又看看乌火毕摩,他冲乌火笑了笑,说:“乌火叔,城里观不了天象,你可以看世象呀。太平村被划进了亚洲野象自然保护区,我们看似失去了家园,但新家园在等着呀。县里划拨了最好的地块,给我们打造了一个美丽的彝族文化特色社区,我和岩香前几天去县里,听规划局的同志讲,我们的新社区还叫太平这名,每家都是宽敞、明亮、舒适的住房,而且是按照彝族民居的样式设计的。你们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住社区去,我们年轻人,一部分跟我学习树上种铁皮石斛,一部分去自然保护区上班,成为保护区领工资的员工。我们这是从糠箩里跳到米箩里了。”

“你说的当真?”一直闷葫芦着的沙玛,张口问。

阿嘎点头,说:“当然当真。”

乌火也频频点头,说:“这真是好世象!”

沙玛白一眼乌火说:“世象不归你毕摩管。”

乌火急了,说:“不归我管难道归你管?”

“当然归我管,沙玛拍了一下胸脯说,太平村搬县里,我这村主任就是社区主任。”

乌火瘪瘪嘴说:“看把你美的。”

沙玛说:“我就是美咋啦?进了社区,你这毕摩,该退休了。”

阿嘎就笑,说:“别听我阿爸的,县里知道你救治野象的事,决定建一个彝医传承馆。石斛是名贵药材,今后我们的销路,还得仰仗你老宣传哦。”

大家于是都爽爽朗朗笑了。

一直趴在一旁装死的黑狗大王,哼了一声。沙玛瞅它一眼,说你听好了,进了城你就不是大王了,别再乱咬人,要做文明狗。不听招呼,我就送你回来,让大象教训你。

选自《民族文学》2021年第11期。《小说选刊》《小说月报》2011年第12期、《新华文摘》《长江文艺·好小说》2022年第3期转载,入选2021年中国小说学会好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