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拜相封侯,散发扁舟,香车宝马,采菊东篱,绝代倾城,白头浣沙。
她问:“你猜,那个叫于祐的寒门书生会选择什么梦想?”
他答:“秋天,有些树叶会变红,千年前即如此。”
黄栌叶子红了,喜欢肆意游乐的唐僖宗在大明宫花园里打马球,二十岁的于祐离开家乡的茅屋,背着书箱,走进秋天的长安。都城里诸多和他一样的穷苦书生,住在城郊竹篱土墙的出租屋里,游荡在皇城御道,瘦弱、孤独、傲慢,外表是仓皇的羔羊,内心住着野心勃勃的猎豹,觊望着天上掉下敲门砖。
夕阳渐落宫墙后,路人归家,雀鸟归巢,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于祐站在御沟旁,看溪水淙淙,穿越皇宫而来,带缤纷落叶蜿蜒前行。这是于祐距离皇家气息最近的时刻,他天真地伸出手,让沟水漫过掌心,浮想联翩,幻想可以截取深宫片段秘密,与皇家来一次不可思议的神秘接触,临危受命,替天行道,走向人生巅峰。
水中红叶浮泛,随水流或急或缓前行,有一片叶子似乎沾有墨迹,摇曳回旋。于祐大喜,伸手捞起这与众不同的叶子,见圆阔叶面上写着一首诗:
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
殷情谢红叶,
好去到人间。
丹红底色,叶脉舒展,墨色清晰,宛如一枚精美书签。于祐又等待良久,暮色深沉,寒气逼人,却再无奇迹发生。
于祐把红叶带回住处,珍藏在书箱之中,时不时拿出赏玩,点缀贫乏时光。娟秀字体与凄美诗意,是一把利刃刺破幻想的泡沫,于祐看见了残忍的真相。高墙深宫之中那个人虽然离皇帝更近,却和他一样,卑微如尘埃,困于深渊,无路可逃。于祐年轻狂热的政治梦想日渐冰冷,作为替代,爱情的想象熊熊燃烧起来。一日十二时辰,无论悲伤还是快乐,于祐忍不住想象宫中寂寥的身影,赋予她如花美貌、慧雅气质、温柔性情,仿佛寒夜里一束幽微的月光。
前途渐无望,思念愈炽,于祐居然茶饭无味,日渐消瘦了。他忍不住对友人诉说这番奇遇,浪漫主义的朋友感动,现实主义的朋友嘲笑,始终无人感同身受。理性主义的好友直言相劝:“红叶上题诗的人,有三种可能,第一种,美丽的宫女;第二种,矫情的侍卫;第三种,娘娘腔的太监。可是,你无法证实她一定是宫女,也无法证实她很美丽,你只能证实红叶题诗的人并不认识你,也非专门给你写诗,你只是机缘巧合捡到了这片叶子。即使你所期望的都成立,她却不知道你的存在,且宫门深似海,你就是长出精卫翅膀来也无法飞越宫墙。因此,你的思念毫无价值,甚至愚蠢又可笑啊。”
于祐急赤白脸辩驳:“天虽高,却听得见地下之事,人如有志,上天必定会眷顾人愿。我听说,唐德宗建中年间,有一对情侣叫王仙客与刘无双,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后来,刘无双因家族之罪入宫为奴,成为看守皇陵的宫女。王仙客与刘无双失散后,忠贞不渝寻找无双。这件事感动了一个叫古押衙的奇侠,用茅山道士的假死药救出无双。王仙客与无双终成眷属,他们在四川隐姓埋名多年,又回到故乡邓州相濡以沫生活,做了五十年的夫妻呢。”
人间的爱情就像俄罗斯套娃,层层叠叠,以为是内核的地方是另一个爱情故事,面目相似,彼此印证,抱团取暖,仿佛有无穷的力量。
于祐始终意难平,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把一腔情思化为两句诗写在红叶上:
曾闻叶上题红怨,
叶上题诗寄阿谁?
于祐专门把红叶放在御沟的上游,随流水逶迤飘进宫墙,像一艘船,载无穷情思而去,于祐才有所解脱。
于祐后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中举,四处漂泊,至而立之年,依然孤身一人,年少的志气完全消磨殆尽,曾经的情思也早已消失于风吹雨打中。为了生计,于祐到河中府的权贵之人韩泳府上做了门客,赚取些许钱物,苟且度日,再无诗与远方。
有一天,韩泳突然召来于祐,说:“皇宫放出了一批宫女,让她们各自嫁人。其中有位韩夫人,与我同宗,久居宫中,现在放出禁宫,来到我府上居住。你到现在还未娶亲,年龄也超过了壮年,仕途上无所成就,又孤身独处,我非常怜悯你。这位韩夫人在宫中颇有积蓄,年龄三十岁,姿色也非常艳丽。我来做个媒,让她嫁给你,怎么样?”
于祐听了,拜伏于地,说:“我就是个穷困书生,寄食在您的门下,在您的庇护下,获得昼饱夜温,只恨自己身无长技,不能报答您的恩惠。您所恩赐我的一切,都已经让我惭愧不安了,我从来不敢奢望还可以娶妻成家。”
韩泳微微一笑,并不因为于祐的身份低微有所怠慢,令人通知媒人提亲,又帮助于祐进献了羔羊与大雁等订婚礼物,完成了婚娶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亲、亲迎”六礼之数。
婚礼翌日,韩氏打扮一新,姿容灵秀,娇俏可人,竟是天上掉下个七仙女。韩氏又打开妆奁,一一展览,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籍绢帛,丰厚异常。于祐眼花缭乱,财色双收,陶陶然如入仙境,满足不已。
过了几天,韩氏帮于祐收拾书房,在书箱中见到了红叶,十年时光,叶脉无损,墨色如新,足见主人保存之精心。
韩氏大为惊讶,反复查看叶片,忍不住问:“这是我在红叶上写的诗句呀,夫君是怎么得到它的?”
于祐亦惊讶,据实相告是在御沟中捡到。
韩氏又说:“其实,我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什么人在上面题了诗句。”
说完,韩氏打开自己的书箱,取出红叶,恰恰就是于祐所题诗句。
于祐与韩氏相对凝视,感叹造化弄人。年轻时连绵无尽的思念、炽热的心跳、彻骨的冷寂、无奈的脆弱,卷土重来。曾经,他们都以为自己已经心死,与世界妥协,成为行尸走肉的庸众。眼泪流下来,他们又活了,他还是弱冠的他,她还是豆蔻的她,他们的心灵依然光芒四射,他们始终紧紧拥抱着对方的灵魂不曾放手,他们的情思一直被彼此深深珍藏。
过了许久,于祐轻轻说:“这就是前世注定的姻缘啊。”
韩氏说:“夫君,我当年得到这片红叶的时候,还写了一首诗纪念这件事,现在还藏在书箱内。”说着,韩氏取出红叶:
独自漫步天沟岸,
临流拾得红叶时。
此中情意谁会得,
令人肠断一联诗。
韩泳召开宴会,召来于祐与韩氏,只见两人琴瑟和鸣,恩爱非常。韩泳说:“你们二人今天要好好感谢我这个媒人啊。”
韩氏捂嘴轻笑:“我同于祐结合,是天作之合。”然后讲述了红叶为良媒的来龙去脉,且现场作诗一首:
一联佳句题流水,
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
方知红叶是良媒。
所有人都惊叹不已,韩泳亦说:“我今天才明白天下的事果然没有偶然发生的。”
后来,唐僖宗因祸乱逃到巴蜀之地,韩泳令于祐率领家中百余仆人前去接驾。韩氏以宫中旧人身份得以觐见天颜,并向僖宗讲述了嫁给于祐的离奇经历。红叶为媒的事情早已传遍天下,僖宗在宫中也有所耳闻。僖宗专门召见了于祐,并笑着对他说:“爱卿是朕门下旧客。”于祐赶紧跪下谢罪。
僖宗回长安后,嘉奖于祐护从皇帝车驾有功,封为神策军虞候。于祐终于迎来了政治生命的高光时刻,过往的破碎、凄惶、尴尬成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佐证。于祐与韩氏有五子三女,儿子们均因努力学习得到了官职,女儿们也都许配给了名门望族。韩氏治家有法,终身被封为命妇。
古典的奇缘大抵如此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