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系统与其环境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化约为系统内部诸多因素间的关系。”[1]系统与外在环境之间如何发生关联,各个系统如何形成自身独特的特征,这是系统理论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而这种关联与特征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即为系统具有对外在复杂环境的适应力。
系统适应力理论由美国学者约翰·霍兰德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是继控制论后的第三代系统思想。一个完整的系统中,能够确保系统各项技能和谐运行的最重要原因是系统具有适应力,这也是系统的重要特征,它强调系统按照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调整,体现系统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性,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优化自身功能,使系统更复杂、更先进。系统适应力体现在系统对外部复杂环境具有能动的适应性,具有不断学习、修复等功能,在特定的状态下,不同的传导机制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当一个传导机制发生问题,另一个机制可以立即协助系统复位,以达到预定的效果,促使系统保持不断进化的趋势,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公司经营管理者监督系统也面临着公司治理环境乃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与体制的影响,形成监督系统或监督模式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国公司经营管理者监督系统的构建离不开对复杂环境的研究,这是监督系统构建的起点,也是决定监督系统能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各国公司治理监督系统均面临着不同的复杂环境,这种复杂的环境也正是监督系统生长并运行的土壤,决定了监督系统的独特特征。监督系统适应力也体现在系统的类型化区分能力、学习与修复能力等方面,并且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得到了具体应用。
如何在复杂环境下,构建有适应力的公司经营管理者监督系统,这是本章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的监督模式都呈现出了各自迥异的特征,都体现出了与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适应力。在中国语境下,监督系统的构建可以汲取系统适应力的特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1)充分培育监督系统所处的公司环境;(2)满足系统适应力的信息反馈条件;(3)根据不同公司的特征构建有针对性、有效性的监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