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市场化改革的系统外部环境
公司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伟大发明,代表一种关系或组织的安排,其成员或参与者共同制定规则与程序,并按此进行公平、有效的交易。“典型的制度变迁具有改良性与路径依赖性”(path-dependent),[31]这种制度的改良性与路径依赖又将对现在及未来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任何一种公司制度的结果也都会受到该国特定历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仅是宏观的公司制度,而且对于中观的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微观的监督系统都是如此,受到特定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任何一种公司治理都被嵌入社会博弈者之间的互动、合作、谈判、寻租之中,被嵌入在一个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以及既有的法律规则体系的系统之中。”[32]公司治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连接公司监督系统与外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及既有法律规则体系为一体的综合、复杂环境的纽带。公司监督系统正是在外部的复杂环境中生存、发展与演进着。因此,构建一个有适应力的公司监督系统的前提是培育一个良好的系统外部环境。
我国的公司监督系统外部环境是一个逐步深入改革的环境,改革的方向与导向是市场化。这个市场化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使企业逐步获得市场主体地位的过程。从1978年国家率先实行放权让利到1980年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与利改税的推行,至1982年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到1984年首次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到1994年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再到1996年对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实施,直至2013年深化改革阶段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每一步都是在市场化改革中逐步深入,使公司这一经济组织不再成为政府的附庸,而使其更具市场化,更有效率。“毕竟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33]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培育成熟的市场化经济环境,才能为公司监督系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