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系统的随机涨落性:系统的动态变化
按照系统自组织耗散结构理论观点,涨落是系统中的状态量对其平均值的偏离,是随机的生灭,或大或小。按照涨落的来源,可分内部涨落和外部涨落两种类型。按照涨落的规模,又可分为巨涨落、大涨落与小涨落三种类型。涨落是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方式。系统要素的结合形成了结构,而结构的功能又需要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体现。这种联系与影响正是系统结构功能涨落的体现。“涨落是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中间连接方式。它是客观存在的,并在结构与功能之间起作用。结构通过涨落规定和主导着功能,而功能通过涨落又影响和改变着结构。在系统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结构和功能通过涨落形成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改变结构的无限动态序列。”[19]
系统的涨落规律也为公司经营管理者监督系统提供了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论。无论宏观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司制度改革,还是微观的治理监督,都是在一定的稳定结构和功能中,受涨落推动力的影响,不断修正和调整,趋于更稳定更优的状态,经营管理者监督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如图13所示,X1和X3是监督系统的两个稳定状态,X3比X1更优,而从X1到X3则必须经历系统充足的涨落推动力,X1先经过X2,再趋于更稳定、更优的X3。
图13 监督系统涨落
在公司制度改革初期,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企业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附庸状态,企业缺乏自主权,经营管理者的治理理念也只是满足政府下达的生产经营及行政指标。厂长经理为主要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对企业的控制力集中,监督制约尚无从谈起,这种状态在一段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与改革开放初期权力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及政企不分的外部治理环境相适应。这是在特定的宏观外部环境下,作为组织系统的企业客观选择的自然结果。然而,随着这种状态体现出来的企业生产能力差、自主性不足、企业治理僵化、员工缺乏积极性等弊端,这种权力集中、政企不分的状态又面临着系统日益积蓄的涨落推动力量的影响,当达到能够改变或推动原始状态的关键点后,系统即可越过前期稳定状态的临界点,逐渐变化、完善,形成系统新的稳定状态。每一个新的稳定状态又都对前一稳定状态进行了优化,也是经历了两个稳定状态中间的系统涨落推动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