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区的演变

八、六区的演变

有人说六区在狮子山的东北面,具体的地方叫团山以及东南边的一片地方。团山在民国时期修建有女生宿舍,当时设计一栋,居住80人。实际上女生只有60余人,没有住满。现在这一片是湖滨教工宿舍。团山的南面是笔架山,东南面是乌鱼岭。这一代有化工厂、机械厂的平房,应该住着工人,现在这里是湖滨学生宿舍。

应该说六区在这里是有可能的。五区在郭家山,它的东边是廖家山,当时规划建设医学院。截至1937年,医学院还没来得及建设,学校就西迁了。1946年,学校从乐山迁回珞珈山,周鲠生校长一边恢复农学院(西迁后农学院划归中央大学),一边建立医学院。因为当时国共关系紧张,时局变化快,医学院在原规划之地没有开展建设。当时,农学院大楼刚刚竣工,医学院的实验室在农学院借一块地方工作。实习医院在原校的东厂口。学校从东厂口迁往珞珈山后,原校失修,抗战期间为日本人所占。学校迁回珞珈山后,筹建经费将其翻修一新,变成医学院附属医院。其实,医学院的主体多在附属医院。院系调整时期,原计划修建医学院的地方划归武汉水利学院,作为学生的宿舍,现在是工学部的学生宿舍了。

当时区域的划分是以原有建筑为基础的。廖家山没有建筑,不可能划分区域,而它的东边是有建筑的,那就是团山周边地区。因此,六区在此是有一定道理的。

1974年9月26日的学校规划,六区就在团山。当时有了“湖边”宿舍、“湖边”食堂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