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人在珞珈山的抗日活动

三、国民党人在珞珈山的抗日活动

1938年,武汉成为全国的抗战中心,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孔祥熙、何应钦、陈诚、白崇禧、张群等国民党要人都暂留武汉。其中不少要员纷纷来到珞珈山,在此决策、规划、指挥抗战,留下了武汉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1937年底,蒋介石来到武汉,将抗战最高统帅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在武昌,坐镇指挥。因军官训练团设在珞珈山,作为团长的蒋介石经常会来到珞珈山。为方便工作,蒋介石有时会居住在半山庐里,其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及随行人员,也在此居住办公。

在半山庐居住期间,蒋介石不仅指导开办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还在每星期的总理纪念周检阅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郭沫若的回忆,记下了蒋介石当时的训话情景:

这里每星期一例行的纪念周,这时是联合举行,所有武汉三镇党政军高级机关的高级人员,都奉命到训练团的团本部来参加,小汽车不用说要像龙虱过街一样布满武汉大学的校庭,霎时间真显得是猛将如云而谋臣如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最高”训话开始。一种咬字不准确的宁波官话从尖锐而亢噪的嗓子里很勉强地逼出,为了调整脑细胞的联系,每一句话中,差不多都要插进“这个是”。多的时候,甚至可以插到五个。

“今天啦,唉,这个是,这个是,要给诸位,讲一讲这个是,这个是,这个是……”“亲亲与尊贤”(贤字的声音被读如县,并特别拉长而打一个漩涡)。

“唉,这个是,这个是,唉,这个是‘中庸’的治国平天下之道呵,治国平天下之道呵。哎,这个是,这个是,这个是,就是要亲亲与尊贤。”

这样的一篇大道理,翻来覆去,差不多要讲一个钟头,不过“这个是”起码要占四十分钟。[7]

陈诚作为武汉卫戍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珞珈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有时在政治部办公,有时在总司令部办公,有时也要到珞珈山蒋委员长临时官邸来汇报工作并给军官训练团训话。

黄琪翔1937年底到武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时,任政治部副部长。黄琪翔初住汉口德明饭店,后因周恩来住武昌珞珈山。黄琪翔也来到珞珈山居住,与周恩来、郭沫若为邻,更便于彼此往来,讨论工作。

万耀煌作为珞珈山军官训练团的副教育长,在负责军官训练团期间,常住珞珈山一区301宿舍。

此外,李宗仁因疗伤,曾在珞珈山旁的东湖疗养院,住了二十多天。在此期间,与周恩来有过接触,讨论过抗日问题。张群也到过珞珈山,并在东湖的游泳池里游过泳。

【注释】

[1]《新华日报》1938年4月3日。

[2]郭沫若:《洪波曲》,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132页。

[3]《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8~91页。

[4]李泽主编:《武汉抗战史料选编》,内部刊印,1985年,第103页

[5]郭沫若:《洪波曲》,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72页。

[6]郭沫若:《洪波曲》,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125~127页。

[7]郭沫若:《洪波曲》,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