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武汉大学学生名册
据初步统计,档案馆保存的国立武汉大学学生名册共有88本,分两个组成部分。
一类作为资料保存在资料室的学生名册,共19本,有3种:
(1)1938—1949年的学生名册,12本。
(2)1937年和1938年编印的借读生名册,2本。
(3)1944—1950年的毕业生名册,5本。其中1944年、1945年、1946年、1947年的毕业纪念册独立装订的4本,1946—1950年毕业生名册合订本1本。
以上学生名册的外观是后期装订时另加的封皮,部分重新补充了目录,具有资料的明显特征。
图14 作为档案的学生名册(取自档号为6L71941XZ039的档案)
另一类作为档案保存在库房的学生名册,初步统计有69卷,这些档案是按照档案的立卷、组卷标准,加卷皮装订在一起的,具有档案的原始性特点。
综合本馆保管的民国档案,根据学生进出校的时间顺序,学生名册可以分为新生名册(用于新生报到)、在校生名册、毕业生名册或者纪念册;根据学生类型,又可分为借读生名册、转学生名册等;根据学生籍贯,按行政区划制作的学生名册;根据院系专业制作的学生名册;根据表现形式有相片簿、纪念册、通讯录等不同形式,每一年的学生名册类型和数量都不尽相同。具体见表2:
表2 国立武汉大学时期的学生名册类型及数量统计表
(一)新生名册
新生名册主要是针对学校新录取的学生而专门制作的学生名单,一般是学校注册部在学校新学年开学时用于新生报到。新生名册相对独立组卷的档案大致有8卷,从1939年至1946年,除1942年以外,都是一年一本。另外,从1943年到1948年,每年还产生新生相片簿。
新生名册和新生相片簿表现形式不同,新生名册主要是文字,相片簿贴着学生入学时呈交的照片,相对于文字,照片更为直观,但是一般照片簿上照片都不全。而且新生照片簿都是在学生入学后才能制作,而新生名册则可能会在新生入学之前产生。另外,新生名册和相片簿编制体例和信息显示方面总的原则基本相同,都是先按学生类别,然后再按院系和专业分开的。有些新生名册和相片簿还会反映学生的籍贯、性别、年龄、学号等信息。但是年代不同,所反映的信息的详略程度也不尽相同。图15、图16为1944年和1948年的相片簿的样式和反映的信息内容。
图15 1944年新生、研究生、转学生、借读生、保送生入学注册照片(图片取自档号为6L71944XZ034的档案)
(二)在校学生名册
在校学生名册主要是针对学校全体学生,由学校注册部在新学年新生完成报到之后,将学校各类型、各层次、各年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编制而成的。本馆资料室的学生名册有14本是在校学生名册,其中有2本是1937年和1938年编印的借读生名册。
图16 国立武汉大学1948年新生相片(图片取自档号为6L71948XZ087的档案)
馆藏民国档案中独立成卷的在校学生名册共有19卷,其中有15卷是针对全校学生编制的学生名册(包括1929年的履历册2卷,1937—1948年每年都有的在校学生名册13卷);2卷是按学生籍贯,依据当时的行政区划来分地区编制的学生名册,如1940年第69卷和第70卷分别是国立武汉大学1940年度四川省籍学生名册和东北、西康[3]、甘肃、河北省籍学生名册;还有2卷分别是1944年和1946年的借读生学生名册。
作为档案保存的学生名册和资料室存放的学生名册大体相同,基本上都是繁体;开本也不太统一,页数差别也很大,有油印和铅印等形式。大多数结构比较简单,除正文外,一般包含1~3个要素,如1941年的在校生名册就有目次、正文和统计表。但也有少量的名册结构比较完善,除正文外,还有目次、附注或凡例、姓氏笔画索检表、各种统计表、学生姓名四角号码索引表、勘误表等几个部分。资料室的学生名册大部分都有目次,可能是后来装订时补加上去的。
图17 1948年学生名册的扉页
图18 1948年学生名册目录
图19 1947年的学生姓名索引
在编排方式上,学生名册的正文先分学生类别和院系(含科研院所),每个院系再分年级排列。学生的信息内容分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备注6个栏目。每个院系及每个年级都有学生总数。
学生类别有本科学生(一至四年级)、专(修)科学生、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一至三年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情况的学生名单如保留学籍学生、休学学生、复学学生、退学学生、未到校注册学生、应征译员等学生、取消学籍学生、借读和旁听等各类学生的名单。
学生名册在正文前或者书的末尾还有在校学生籍贯统计表、各院系学生性别年级数目表、全校学生年级人数统计表、各院系年级学生统计表、学生籍贯统计表、籍贯性别年级人数统计表等各种统计表格,但每个年度的统计表数量不尽相同。
图20 1945年学生名册中学生名单
借读是民国战乱时期的特定读书形式,民国时期在武汉大学借读的学生有来自燕京大学、齐鲁大学、辅仁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大学、山东大学、中法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几十个大学的借读生,分布在学校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的各个系和专业中。
图21 1946年院系学生性别年级统计表
图22 1947年学生籍贯年级性别人数统计表
本馆资料室保存的是1937年和1938年的借读生学生名册,库房的民国档案中1944年第25卷和1946年第49卷也是关于借读生单独组卷的借读生名册。案卷题名均为:“国立武大1944年度及1945年度第一学期各类借读生名册”和“本校1946年与重庆大学交换借读生名册”。借读生学生名册有号码(可能是借读用的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如辅仁大学肄业)等栏目。
图23 1937年借读生名单
(三)毕业生名册
相对于新生名称和在校生名册而言,馆藏民国档案中,国立武汉大学毕业生名册数量较多,初步统计有36卷。分为毕业生名册(19卷)、毕业纪念册(8卷)和毕业相片贴存簿(9卷)三种。毕业生名册和照片贴存簿所用基本都是毛边纸,但是毕业纪念册则采用的是双面光滑的胶版纸。
毕业生名册一般比较随意,格式也不一。1941年的毕业生名册主要有院系、专业和人名及专业总人数等几个基本信息(如图24)。但是1944年的毕业生名册则有了相对规范的制式。(见图24、图25)
相对于毕业生名册,毕业生纪念册则像一本精装的图书,纸张材料比较好,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全文有序言、校领导和院系领导的题词、学校教职员录、学校和各院系的简介或简史、毕业生毕业照、生活剪影、学校风景图片、毕业生通讯录等内容。毕业纪念册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照片、图片占了全书的大部分篇幅,看起来就像一本精美的画册。以1947年为例,封面题名为《国立武汉大学第十六届毕业纪念物》,全书共94页,基本上是图片集,文字部分仅有20页左右。全文分为题词(王世杰和周鲠生两位校长的题词)、师长头像、毕业生头像、校景图片(包括珞珈山和乐山校景)、学生生活图片、教员通讯录和毕业生通讯录等几个部分。1944年的教职员录做得比较有特点,包括教师的职别、姓名、别号、籍贯、经历、到校时间等信息,职员的介绍简单而清晰。
图24 1941年第十届毕业生名册
图25 1944年毕业生名册
资料室毕业生名册总共有5本,1944—1947年每年各1本,共4本,1946—1950年毕业生名册合订本1本,开本差别较大。库房中毕业纪念册档案有8卷,分布在1932—1936年、1938年、1947—1948年度。
图26 1948年的毕业纪念册
图27 1947年毕业生名册中学生毕业照
图28 国立武汉大学1945年毕业相片贴存簿
根据馆藏档案显示,毕业生相片簿集中出现在1944—1947年这几年,共计9本,其中1944—1945年每年1本,1946年2本,1947年按院系专业分为5本。毕业生相片簿类似于新生相片簿。相片簿也是按院系专业排列,贴着毕业学生的学士照或者毕业照,毕业相片贴存簿基本上也没有完全贴满。
毕业相片簿主要是记载毕业学生姓名、院系和专业及毕业时间信息,其他如毕业证号、性别、班级专业或者毕业去向等信息或者专业毕业人数基本上都没有。但不管怎样,毕业相片簿已经很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这已经具备了毕业发证册的雏形。原来水利电力大学的毕业发证册就是在这毕业相片簿的基础上加上毕业发证信息和毕业去向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一个学校的在校生名册和毕业生名册中关于学校和学生的信息含量非常丰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发展速度、学校的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等内容,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再加上数量比较齐全,所以被鉴定为二级文物。
【注释】
[1]《湖北省政府关于武大建筑新校舍征收落驾山土地的布告》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档案,全宗号6L7,年代号1929,分类号X2,案卷号523。
[2]《湖北省政府关于武大建筑新校舍征收落驾山土地的布告》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档案,全宗号6L7,年代号1929,分类号X2,案卷号523。
[3]西康省,中国旧省名,设置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简称康,省会雅安。为延续清制所设的22省之一,省东界四川,南界云南、印度,西界西藏,北界青海。“康”为藏族一支康巴族,生活在西藏之康地,故省名为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