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时期的地契

四、清代乾隆时期的地契

地契是见证我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档案馆保管的年代最久远的地契是乾隆时期的地契,总共3张,其中一张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冬月二十八日陶光奕族人将祖传土地转卖给李维叔侄名下的一份地契文书,包括土地坐落、四边边界、地价、出让条件、证人签名等信息。即陶家将磨旗山、柴山坐落于大石头西边、东与黄家(黄明著)连界、西与彭家连界、上至山顶、下至山脚湖边为界的土地以二十八串青钱卖给李维叔侄。第二张是半联乾隆时期的(红契),因为时隔两个世纪之久,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从签名来看,也应是陶光奕转卖土地给李维的地契,但是土地位置、四边边界、地价等信息已无法辨认,也无法判断与第一张地契内容是否相同。第三张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日李维关于东湖磨山的地契收条一张。该地契年代久远,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经济研究价值,因此被鉴定为三级文物。

图17 清代乾隆时期的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