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 章
档案馆共有5枚印章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其中国立武汉大学印章2枚;李达印章2枚,李四光印章1枚。
(一)国立武汉大学印章
1928年6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决定彻底改组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在此基础上筹建国立武汉大学,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指派刘树杞、王星拱、李四光、曾昭安、任凯南、麦焕章、涂允檀、周鲠生、黄建中9人组成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以刘树杞任主任委员。1928年10月31日,国立武汉大学在武昌东厂口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第一院校舍正式开学。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6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武汉大学。1949年8月25日,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建立,邬保良任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学校的教育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立武汉大学在从1928—1949年的21年的历程中,经历了“成立—发展—辉煌—涅槃新生”,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下社会主义社会的武汉大学。国立武汉大学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了优良的学风、丰富的资源、堪称艺术的学校建筑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此外,还有始终矗立在学校大门口的学校牌坊和保存在学校档案馆的永久记忆。其中,当数国立武汉大学印章最为直接。
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留存下来的国立武汉大学的印章仅有2枚,这两枚印章分别为木质印章和铜印,国立武汉大学木质印章外观呈扁柱形,但不论是厚度和长度都是上部比下部尺寸略小,印面为长方形、印章文字为繁体竖排、自上而下书写,印章上的字迹除了“学”字已经模糊之外,其他几个字都比较清晰。印章的顶部和左右两个侧面都刻着表示文字上下方向的“正”字。
图1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国立武汉大学木质印章(印面尺寸:90mm×13mm)
图2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国立武汉大学木质印章(印章高度:28mm)
图3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国立武汉大学木质印章(印章顶部尺寸:85mm×12mm)
图4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国立武汉大学铜印(18mm×18mm×52mm)
“国立武汉大学”的铜印从材质和色泽来看,应该属于黄铜,印章呈方柱形,印面为正方形,繁体、小篆,自右向左竖排书写。这枚印章的侧面竖排刻着繁体“印鑄局製”的字样。印铸局在国民政府时期曾经是一个官方铸造机构,除了印报外,也铸造、镌刻朝廷和官员的大印及勋章等。该机构在1929—1935年曾由文管处管辖,叫国民政府文管处印铸局,在1936—1946年改为国民政府印铸局。根据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间和刻印机构的名称,这枚印章可能就是在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初期由国民政府的这个铸印局刻印的。
由此可见,国立武汉大学的印章应该有几种,且有不同的功用。这是目前为止找到的关于国立武汉大学字样的两枚印章,但是国立武汉大学关防印并没有印章实物。
图5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国立武汉大学铜印(18mm×18mm×52mm)
图6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国立武汉大学铜印(18mm×18mm×52mm)
(二)李达印章
李达(1890—1966年),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1927年任教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52年11月至1966年8月任武汉大学校长,为武汉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
图7 国立武汉大学关防
档案馆现保存有李达校长的印章共5枚,都被确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2枚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3枚被确定为国家三级文物。作为二级文物的2枚印章中,1枚铜狮印,1枚铜印。另外3枚印章均为木质印章,因为材质的原因,被定为三级文物。
图8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李达铜狮印(16mm×16mm×55mm,其中印钮狮子的高度为15mm)
李达的两枚铜质印章,一枚是黄铜材质,一枚是紫铜材质(铜狮印),都呈方柱形,印面为正方形,印章尺寸大小也略有不同,印章文字均自右向左书写,繁体,字数字体也有明显区别,铜印印章上刻写的是“李达之印”四个字,铜狮印则只有“李达”二字。另外,铜狮印印章的顶部印钮是一个蹲狮,也是铜质,这是迄今为止档案馆馆藏的所有印章中唯一一枚带有动物印钮的印章。
图9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李达铜印(18mm×18mm×52mm)
狮子是我国民俗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吉祥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狮子在大自然中也被称为“百兽之王”。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因此李达校长作为武汉大学的代表,他的铜狮印章也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其办学的一种理念和思想。在担任校长期间,李达长期抵制各种错误倾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最终使武汉大学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重点大学。
此外,铜狮印左侧面的紫铜面上竖刻着“北半石刊”四个字,估计是该印的刻印机构的名称标记。
(三)李四光印章
李四光(1889—1971年),字仲揆、福生,湖北黄冈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决定改建武昌中山大学为国立武汉大学,李四光被任命为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负责新校区的选址和建设。他推荐并亲自赴上海邀请美国建筑师开尔斯担任新校舍建筑规划的总设计师。正是由于开尔斯的设计,才有了武汉大学独特风格的校园建筑,这些建筑早在2001年就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建筑保护群。
图10 国家二级文物(印章)——李四光印章(12mm×12mm×25mm)
档案馆保管的李四光印章只有1枚。印章比较小,也呈方柱形,印面呈正方形,文字自右向左竖排,简体,“李四光印”4个字非常清晰。这是他在担任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期间使用过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