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 画
(一)周恩来亲笔签名
在武汉大学档案馆保存有一本俄语教科书——《俄语一月通》,这本教科书曾经是当时学生手中所拥有的众多的教材之一,但这本看似普通的教科书却承载着周恩来总理的真迹——手写签名,这是周恩来1938年在武汉大学演讲时给一位在座的俄语系学生的亲笔签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2月,周恩来受命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从延安来到武汉,主持南方军务和统战工作,并受蒋介石邀请,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居住在珞珈山。在武汉期间,周恩来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建了各种抗敌协会和宣传团体,组织领导了大量的团结抗日的宣传教育工作。他积极支持武大学生的抗日爱国热情,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秋为武大师生做过多次演讲。
图18 周恩来1938年秋在我校作宣传抗战演讲时为武大学生亲笔签名《俄语一月通》
1938年秋,应武汉大学地下党支部的外围组织——抗日问题研究会之邀,周恩来在武汉大学大操场连续两晚讲解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基本精神。他透彻阐述了毛泽东在这篇论著中的军事思想,号召知识分子行动起来,投身抗日斗争,夺取抗战的胜利。在演讲过程中,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他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地指挥大家有秩序地进入地下室,而他自己则最后一个离开会场。警报解除后,继续演讲。演讲结束后,师生纷纷上前请周恩来签名,一名学生激动地向他递上自己手中的《俄语一月通》请他签名,周恩来挥笔就在书的扉页写下了“周恩来”三个字。
这本小开本的《俄语一月通》共283页,由舒重野编译,世界语言学社出版,世界书局发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初版,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三月再版,中华民国国币三角五分。1983年,在武汉大学校庆前夕,该书的所有者将他珍藏了40多年的这本小书辗转赠送给武汉大学档案馆,又30年后,这本带有周恩来亲笔签名的《俄语一月通》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二)董必武书法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武,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必武。1886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1975年病逝。他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
图19 董必武书法
董必武与武大的关系源远流长。1921年曾通过在武昌高师任教的黄侃先生安排中共一大预备会议在博文女校召开。1922年秋,与陈潭秋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该校附小中的进步青年20多人吸收到团组织和党组织中来,发展了武汉地区较早的一批共产党员。1926年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时,董必武担任筹备委员会委员和校务委员会监察委员。1927年4月,在武昌高师附小参加了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37年10月,应武汉大学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抗日问题研究会的邀请,到武大学生大礼堂为全校师生作了《独立自主,发展游击战争》的讲演。1964年11月,陪同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一行到武汉访问时陪客人参观了武汉大学。
秀才出身的董必武嗜好读书,对于中国古典诗词、书法和文化历史都有很高的造诣。1963年武汉大学校庆时,曾赠送“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的题词表示祝贺。1964年12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建院10周年时,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在百忙之中也专程题词祝贺。他在题词中写道:“学习科学技术的人,必须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才能在我国社会主义建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此勉励广大师生发奋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该题词在2014年6月被评定为三级文物,为武汉大学乃至社会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杨守敬字画(对联)
杨守敬(1839—1915年),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和近代大藏书家。1839年6月2日生于湖北宜都(今枝城)一个商人家庭。杨守敬一生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尤以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爱好训诂,注重金石考证;精于书法,对楷书、行书、隶书、小篆等有很高的成就,行书成就最高。他的行书作品,运笔加强力度,撇、捺、垂露都笔笔送到,大有雄放之气。同时,在法度之中又加以变化,有的笔画,如撇、捺等加以放纵,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而富有个性。字的结体取横势,有六朝碑版的特点但又不尽是六朝笔法,每个字结构疏密参差,纯朴古拙,得自然之趣。整体章法一气呵成,气势贯通。杨守敬的书法风靡日本,日本书道界尊他为日本现代书法的祖师,称他是“近代日本书法的掘井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并以他作为判断整个书法跨入新时期的标志。
图20 杨守敬字画(对联)上联——知足常乐,下联——能忍自安
1874年,杨守敬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1885年)、两湖书院教习(1900年)、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3年)等职。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在武汉工作期间,杨守敬也曾留下不少书法墨迹,在武汉大学档案馆现保存有杨守敬的两副对联,这两副对联因其珍贵的艺术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图21 杨守敬字画(对联)上联——楼船夜雪瓜洲渡,下联——铁马秋风大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