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
校史馆地下一楼展厅为通史展的前半部分——“百年沧桑”,主要展示2000年新武汉大学合并组建以前的各校校史,以原武汉大学为主,另有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等校的历史陈列,包括各种历史图片500余张、实物20余件。
原武汉大学校史的陈列内容分为“源远流长”、“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三个部分,从展厅北面的入口处开始,依次布置在展厅四周的墙壁上,环绕展厅一周后结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武昌东厂口建校,到20世纪30年代初迁校珞珈山,再到抗日战争时期西迁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复员武昌珞珈山,并一直延续发展至今,反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校园风貌的图片,包括校园全景绘图及照片、校舍建筑、教学科研及文体活动场所等;
学校历任负责人照片,特别是张渲、石瑛、刘树杞、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李达等比较有名望的若干校长的简介及治校办学名言等;
各个历史时期学校部分师生及组织、团体的合影,个别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人物照片,如本校历史上第一位华籍女教师、第一位研究生等;
各个历史时期的校旗、校徽、校训、校歌等,以武昌高师和国立武汉大学时期为主;
各个历史时期学校的重要文件,如办学章程、校务会议记录、来往公文等;
各个历史时期学校的教学、科研、文体、对外交流等活动及取得的重要办学成果;
发生在武汉大学的某些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历史事件,如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1947年珞珈山“六一惨案”等;
若干重要历史人物和组织在武汉大学活动的珍贵历史照片,如1932年国联调查团、胡适先后参观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1938年蒋介石检阅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田汉、埃德加·斯诺等人在珞珈山开展抗战活动,1958年毛泽东视察武汉大学,1964年董必武陪同阿富汗国王查希尔访问武汉大学等。
此外,在相关的展览内容处,还设有2处声控感应播音设备,分别用于自动播放武昌高师校歌与国立武汉大学校歌,另有5个分别以“从武昌高师到武昌师大”、“国立武汉大学东厂口校舍”、“20世纪30年代珞珈山校园生活掠影”、“乐山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六一惨案’”为主题的电子相框,自动滚动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诸多历史图片。
原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湖北医科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历史陈列,分别以“文华精神”、“杏林奇葩”、“水电明珠”、“经天纬地”为名,以建校时间先后为序,依次排列在展厅南侧,简要地展示了这几所高校从筹建伊始到最终成为武汉大学的一部分之前独立发展数十年的历史。
上述四所学校历史陈列展板的北面,设有8个实物展柜,展出了本校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文物(多为复制件,少数为原件),包括武汉大学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10件毕业证书(从1917年到1976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徽图案,国立武汉大学校徽及学生证,20世纪40年代初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给国立武汉大学教授袁昌英、学生俞大光的奖状,抗日战争时期俞大光校友在四川乐山使用过的参考讲义及学习笔记,1949年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给学校的训令及国立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给军管会的报告,20世纪50至60年代的武汉大学校徽及校庆纪念章,等等。
展厅北侧的下沉式斜坡上,还镌刻有孙中山、黄侃、蔡元培、李四光、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朱光潜这8位历史名人和著名学者给武汉大学历届毕业生的几幅经典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