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迁葬宝通寺、石门峰
2025年09月10日
骨灰迁葬宝通寺、石门峰
1955年,张家山一带被确定为武汉测绘学院校园(今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为校园规划考虑,10月间,学校派人将陈如丰、王志德的遗骨和黄鸣岗的衣冠在洪山宝通寺火化,将骨灰坛存放该寺,骨灰坛上书“‘六一’殉难烈士 王志德骨灰 武汉大学1955年10月”、“‘六一’殉难烈士 陈如丰骨灰 武汉大学1955年10月”[30]。据1956年校报《新武大》报道,1956年6月1日,时值“六一惨案”九周年纪念日,学校各单位派代表到宝通寺骨灰存放处扫祭,大家向三位殉难学生默哀后,由时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希光和教工会主席吴纪先敬献花圈。该报道文末介绍,“学校准备找适当的地方再行安葬”[31]。约在1959年下半年,学校将骨灰坛从宝通寺迁到武昌郊区的石门峰公墓第4区[32]。
1992年,学校重新修缮了石门峰三位学生的墓地。1997年,在石门峰都市陵园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学校为惨案殉难学生另建新墓地。该年4月下旬,新墓园开始施工,至5月16日施工完毕。1997年5月20日,校办主任任珍良,校档案馆徐正榜、梁洪光、黎献荣,校友总会刘以刚等人,赴石门峰办理迁坟事宜。王志德、陈如丰的骨灰坛被挖出,迁至陵园内的福林园6区新建墓园,黄鸣岗新建墓穴里则放入了内装黄土的骨灰坛,由徐正榜在坛上写了“黄鸣岗衣冠”几个字。新墓园由纪念碑、墓穴和祭台组成,纪念碑正上方横刻“武汉大学‘六一’惨案纪念碑”几个大字,下方竖刻有惨案事发经过及三位学生生平。纪念碑下前方是三个并列墓穴,每个长0.7米,宽0.6米。墓前还有一个长1.6米,宽0.25米的祭台。整个墓园,长8米,宽3米,面积24平方米[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