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G可能需要新形式的互联网

6.5G可能需要新形式的互联网

为应对上文提到的关切,可能是时候推动未来互联网向5G发展,将安全内嵌于其中而非后续(甚至更久后)新增。这意味着丢弃由受信通信、简易操作算法和易伪装名称与地址构成的模式。目标须是在拟议的5G架构内创建新的安全环境,在边缘保护易受攻击的敏感资产的互连。

此新模式将有赖于分离旧的互联网与新型5G互联网,底层安全结构将成为新模式的基础。无线承载的使用将是主要挑战。其中一个新方向可能是各类分布式安全认证服务。[2]

但若物联网由缺乏网络安全机制的低成本组件搭建,5G组网可能需要一套新的安全结构,可能重新定义持久控制平面。这对为关键基础设施应用和个人隐私创建以无线为中心的总体环境提出了重大挑战。

修改5G互联网的概念意味着对从命名寻址到路由算法再到控制点的众多基本交互进行重新审视。还要求制定从传统互联网迁移的策略。此类修改互联网以扩大其职能的提案,特别是有关总体结构和目的的提案,并非新鲜事物[3]

重新考虑以无线为中心的架构意味着更密切地审视RAN技术。安全挑战在于5G的基本传输技术。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阵列天线的波束成形是新型传播模式的核心概念。由于5G的传播特性,拟议的5G毫米波频段中的信号基本用于视距(LoS)传输,利用有源天线系统实现动态空间复用。

理论上而言,此类视距波束的安全性更高,因为信号的泄露被限制在狭窄的天线操作区域内。但尚不清楚波束是否可能被暗中偏转或是否可检测到微弱信号。理论上而言,视距传输可能有助防止窃听,但波束形成大规模MIMO阵列可能会带来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