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全球开放数据指数(GODI)

2.1 全球开放数据指数(GODI)

GODI指数创建方Open Knowledge International(OKI)[42]在其提供的《方法论》文档中对指数背后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GODI指数基本遵循两步骤原则。第一步,OKI通过人际网、专业会议、社交媒体和在线渠道接触各利益攸关方团体,鼓励调动其提交数据库。为确保可比性,OKI将希望获得的数据仅限定在其认为最常发布的、最有用处的数据(预算、支出、采购、选举结果、公司注册、土地所有权、国家地图、行政界限、邮编、国家统计数据、立法草案、国家法律、空气质量和水质)。因此,尽管GODI的覆盖范围并未扩展到所有数据类别,OKI仍认为该指数可表明一国的数据开放状态。(OKI不使用国家而更倾向使用“地方”一词,因为有关数据开放的决定有时由地方部门做出)。

第二步,特别招聘的数据开放专家依照包含12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对提交的各数据库进行评估,问卷中有6个问题用于打分。总分共计100分,使用条款和格式问题占40分,及时性、数据可用性和可获取性占60分(见表1)。按照得分进行分类,包括“开放数据”(得分100%,数据的许可形式为开放式许可;以可机读的开放格式提供;可在线下载;免费)、“公共数据”(得分高达80%,无须注册或访问控制即可在线查看数据,但可能无法即刻下载或以可机读格式提供)、“访问受控数据”(得分高达85%,数据仅限注册用户或特定身份用户访问,且可能存在使用费),或作为“空缺数据”(类别中的数据不可用)。根据每个类别的分数,各“地点”(国家或地方自治单位)被授予百分制成绩并进行总体排名。

表1 GODI专家打分问卷表

来源:OKI(2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