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受众对假新闻的接触
实际上,在美国接触虚假新闻的人实际上只是用户人口中的一小部分[18]。从用户个人的信息消费来看,这只是人们每天接触到的整体信息中很小的一部分[19]。在党派新闻接收中人们倾向于接收或接触一致性新闻[20]。但是研究也发现误导性信息与人们的政治认同和既定政治态度具有相关性[21]。更进一步,对假新闻的接触会加固人们的既有政治态度,如特朗普的支持者,如果接触假新闻较多,会更加支持特朗普。[22]
那么,到底是既有政治态度起了作用?还是新闻内容起了作用?或者说假新闻的承载物即社交媒体起了很大作用呢?的确,那些具有较高政治认同的、不符合社会期待内容的以及外在政治效能较高的人更可能认为,假新闻会影响群体外成员,而不是群体内成员[23]。也有研究认为,当下的假新闻实际上是大数据和社会化媒体的产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是否假新闻影响了选举结果,但人们倾向于认为假新闻是有影响力的,特别是对于外群体成员。[24]
这些假新闻在脸书(FaceBook)中特别明显[25]。在选举后调查中发现,很多人相信这些虚假新闻网站上的言论[26]。社交媒体起作用的机制:第一,社交媒体的分享型。接触一致性新闻,人们会更愿意分享,其影响力加大,接触的一致性信息更多,更加巩固了自己的态度[27]。第二,实际上,真新闻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在于假新闻,假新闻并不是真新闻的真正对手,人们谈到假新闻,或主要是基于对传统机构和媒体信任度的下降,也不太信任这些行动者所产生的信息。人们更愿意相信的是朋友、家人、同事等社交网络中过滤过的新闻。
从结果来看,人们接收假新闻,一定程度上会塑造他们对候选人的感知[28]。也有人认为,假新闻接受会影响人们的政治信任[29]。实际上,人们在接收假新闻的时候,也在接触真实新闻。在接触假新闻网站时,也在接触较为专业的传统新闻媒体。[30]
人们感知到真实的新闻,是那些本来就很有力量,高度聚合和卷入的新闻,其很难被认为是不真实的[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