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治理
我们正在经历数据大爆炸,IDC(2018)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将会从2018年的33ZB增加至2025年的175ZB[1]。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重要经济形态,数据之于数字经济的重要性犹如土地之于农业经济、能源之于工业经济。面临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任何数据的收集、处理、利用和流动等数据治理规则都意味着巨大的权益分配,这其中既包含经济利益,也包含非经济利益。但从经济利益方面看,这将决定数字经济如何发展,以及谁将受益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关注数据治理带来的经济权益分配及影响等问题。
长期以来,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组织对其拥有的数据进行管理的各个方面,核心在于确保数据在其全生命周期中的可得性、可用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等[2]。数据治理除了包含数据管理的内容外,还更加重视数据相关的流程及权责划分等,实际上是有关数据的技术、过程、标准和政策的集合[3]。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据价值的不断释放,基于数据商业利益的纠纷(LinkedIn Vs hiQ)、侵犯个人隐私(脸书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以及危害国家安全(剑桥分析事件)等案件不断出现,数据治理关注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参与方和治理目标更加多元。付伟(2019)将数据治理定义总结归纳为,一国政府对其数据在收集、处理、利用、保护等方面采取的立场、主张以及与之对应的政策、策略和措施的集合,并将其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具体包含了数据确权、隐私保护、流通利用、跨境流动、数据安全等问题[4]。
数据治理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并非是线性的,随着数据治理要求的提升并非单一的促进经济或者抑制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影响来看,数据治理规则一旦制定并实施就能够对企业的生产造成显著的短期冲击,也可能由于在长期潜移默化中改变企业家预期和产业结构,因此数据治理的经济影响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分析探讨。此外,虽然世界各国和地区在构建数据治理体系时都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是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存在较大的差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路径和策略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了各国和地区在数据治理领域的分歧比较严重。因此,如何弥合分歧、加强合作、促进发展是当前全球数据治理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