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础教育中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李磊 高蕾 贾冬妹 金敏 郁丽英
摘要: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关于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文件的相继出台,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不断引来新的发挥机遇,然而机遇也伴随着创新工作模式的挑战。本文以松江区学校为例,在中小学基础课程中,通过教学形式、育人功能、社团活动、制度保障等方面,使美育渗透于学校教育,并介绍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做法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基础教育阶段美育教学体系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基础教育;美育课程
以艺术教育为主阵地与主渠道的学校美育工作,不仅授予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关于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文件的相继出台,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不断引来新的发挥机遇。上海市松江区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中,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政策制度为保障,把艺术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校艺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学校的美育教育改革,注重结合区域内特色资源,注重面向人人的教育,不断深化艺术课程建设、创新艺术教育机制、优化艺术师资培训,努力提升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效能,逐步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以培育和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松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被誉为“上海之根”“浦江之首”“花园之城”“沪上之巅”“大学之府”。区域内历史文脉深厚,文人聚集,文化元素广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当地文化的积淀,反映着当地历史文化的传统与变迁。在学校美育工作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物质遗产中的美育元素,将民族文化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怀渗透于教学过程,无疑对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以及内核通过艺术的形式普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用符合基础教育特质的形式加深他们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接受与理解。松江区在小学阶段的美育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请进学校,将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在校园全面铺开,建立起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独具本地特色的区级非遗传习基地,让学生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