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功能及技艺传承
用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发挥“非遗”项目载体即育人功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把“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技艺”渗透到教学中去,在传习实践与普及教育中,强调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来完成美育育人功能,学生通过观摩、实践、课外活动等多维一体的教学手段,学习提高美的意识,树立美的思想。
作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上海市“非遗”优秀传承基地学校,上海市剪纸专业委员会小昆山学校剪纸分会,小昆山学校利用松江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到松江美术馆、文化馆等参观展览,使学生学到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用剪纸形式表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积极与上海市以及其他省市剪纸特色学校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师生参加了在上海大世界“非遗”传习教室举行的剪纸传习活动,以及每年的“非遗”主题月表演展示活动。这种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育人特色。
在开展“爱我校园,我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以剪纸为手段表达了“爱我校园”的情感,用作品展现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一张张描绘学生文明行为的剪纸作品,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直观、形象又富有教育意义,深受师生的欢迎,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展的“我与剪纸”征文活动中,同学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在学剪纸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进行了叙述,有写学会剪纸时的喜悦,也有写第一次到社区在爷爷、奶奶面前做剪纸小老师时的紧张,还有写剪纸作品登报时的激动。剪纸成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发校本课程,深入课堂传承。学校编写了分年级的教学资料,经历了分年级分人员编写,再集体讨论修改的过程,最终完成了4个年级的教学资料。一年级以学习折剪为主,二年级学习不同方法的折剪和瓜果蔬菜,三年级学习不同剪纸的装饰纹样和十二生肖剪纸,四年级以学习成语故事和学生生活为主。教材图文并茂、操作性极强,选材上侧重与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和思想美德相结合的内容。通过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努力让学生们在中华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学习、交流和展示活动中,深深地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培育丰富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