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中的文化认同功能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沉淀着中华文明的丰富文化因子,“文化自信是个人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3]。具体体现为坚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地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认同基础上对本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费孝通特别强调,“民族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就是指中国人民骨子里对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有着熟悉感、亲切感,进而形成一种深切的认同感。在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形成文化的自觉,自觉了解和坚定信仰自身文化的价值,对提升本民族文化自信,坚定文化信仰,繁荣本民族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寄寓着高尚的道德理想,民族艺术中蕴含着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深厚感情。在当前社会,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自信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对唤醒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振民族文化认同,无疑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京剧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发展历程中孕育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凝聚着民族情感精神以及独特的民族戏剧艺术特色。京剧艺术内涵丰富而深刻,许多作品内容中所蕴含的保家卫国、忠孝仁义、爱国情怀、助人为乐等价值追求折射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精湛的艺术魅力传递出来的正能量,激励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取向,在当下对培植学生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今天过多地受到流行文化影响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人格塑造和矫正作用”[5]。京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容量广泛,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同完成,融合传统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武术、唱念台词等多种艺术门类,其“唱、念、做、舞”的艺术表现语言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艺术特征,以虚实结合、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追求意境的审美意趣,符合民族美学精神追求。本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在美美与共的艺术形式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