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创新同存

(一)致敬经典、创新同存

上海2019年文教结合项目中“上海之春”上音系列演出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音乐人才的“蓄水池”,“上海之春”的初心从未改变——“扶持新人、力推新作”。我院系列演出首次提出“春之众乐”“春之羽翼”“春之印记”“春之韶华”这“四大板块”概念,为系列演出和中外合作项目提供了可以贯穿始终的主轴。主题鲜明、亮点不断、辐射力强劲的10台12场高雅与亲民并重、经典与创新同存的精彩演出,受到业界和市民盛赞:有新意、有艺术、有情怀。

1.“春之众乐”板块,旨在展示上海乃至全国的学生乐团、歌唱团、打击乐团等年轻团体音乐力量为主体的板块,展现青春活力

2019年在这个板块,由音乐教育策划组织的“聆听春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专场音乐会”紧扣“推新”主题,音教系世界合唱冠军团队以中外不同创作手法和形态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春天来临时自然万物的变化,其中很多作品在上海尚属首演。

2.“春之羽翼”板块则集中推出上海乃至全国的优秀新人新作

2019年我院在这个板块呈现了3场各具特色的音乐会:

(1)策划组织了曾获纽约国际青年艺术家大赛第一名等奖项的中提琴优秀青年演奏家沈子钰的个人专场“春峰之钰——遗忘·经典中提琴专场音乐会”。在上海之春的平台上给这位由我院联合德国克伦贝格学院共同培养的中提琴优秀青年演奏家一台个人专场,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对青年优秀音乐人才的扶植与培养、为青年演奏家提供高大上的展示舞台。

(2)继续推出民乐系自创品牌“春天的律动VI”——上海音乐学院民乐“新人新作”专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时代精神和气韵。独奏、重奏作品演奏为民乐系优秀师生,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则由我院民族管弦乐团演奏。

(3)推出了“为你歌唱——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三)暨上海音乐学院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音乐会”。院长廖昌永甘当绿叶,带领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们呈现了一台高水准的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推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交流、传播,吸引更多的歌唱家将纯正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音乐会取名“为你歌唱”,就是为祖国而歌唱,歌唱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歌唱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3.“春之印记”板块集中展示了带有经典传承意义的作品及与上海之春有深切渊源的音乐家、作曲家的作品

2019年在这个板块由管弦系承办了两台音乐会:

(1)“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协奏音乐会及独奏齐奏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呈现了自1920年起100年以来的经典中国小提琴作品,也是丁芷诺教授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所有演奏曲目选自丁芷诺教授主编的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

(2)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为了纪念《梁祝》首演60周年,由管弦系策划,以纪念这首从“上海之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传世佳作为主题,向经典致敬。在这场音乐会上,我院余丽拿、何占豪、陈刚教授还荣获了“纪念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特别荣誉奖,也为“春之印记”板块刻上了意义非凡的烙印。

4.“春之韶华”板块则凝聚展现了沪上乃至全国一批风华正茂、中坚力量的音乐家们的艺术成果

2019年该板块推出了三场演出:

(1)作曲系承办的“祖国,我亲爱的母亲”——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声乐新作品音乐会,新创作多首兼具艺术品质与传唱性的音乐作品,作为我院在上海之春舞台上献给祖国母亲的特别礼物。这些新作或取材于现当代著名诗作,或是新创诗作,展现了祖国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也诉说着作曲家们对祖国的深情眷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乡愁》取材于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舒婷、艾青、戴望舒和余光中的同名诗作,作曲家为这些充满着对祖国深情的诗作谱曲,同时融入了自己对于祖国的深情厚谊;《热与爱》《我们的理想》《祖国之恋》《中华,光辉的太阳》《祖国》《沁园春·国庆》《一湖春天》《中国道路》等作出了对时代和未来的歌颂,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母亲的祈福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同时,作曲家们也不忘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像《蒹葭》取材于《诗经·秦风》,《狂草》的部分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书法。

为了给祖国母亲献礼,虽然是作曲系主导的音乐会,但声乐系的众多著名歌唱家,也都欣然加盟,让这场新作品音乐会更加熠熠生辉,其中包括享有“中国飞来的夜莺”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等。这些歌唱家联袂登台,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祖国放歌,并期待着在这些歌唱祖国母亲的新作品中,多一些经典。

院领导表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场音乐会,不仅是歌颂时代,同时也是歌颂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未断流、从未干涸的原因,是语言、是文字的传承,而音乐家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我们的文化表示尊重。这场音乐会都是新创的作品,我们要支持原创作品,推新人、推新作,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作曲家、歌唱家能够参与到这样的作品的创作中来。”

(2)由数媒学院承办的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以音乐为核心,结合多媒体视觉、装置艺术的创作思路,共同塑造戏剧特征的音乐剧场概念,也迎合了当下流行的“音乐+科级+跨界”潮流。

(3)推出了“中西交融——维也纳二十世纪乐团音乐会”,维也纳二十世纪乐团汇集了维也纳一流的管弦乐队和自由演奏家。该乐团的组建旨在向世人展示20世纪音乐,以支持当代富有创意的作品的推广。此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带给听众当代音乐作品的“新”体验,以优质新作给爱乐者们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