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拓展教材

(二)立足课堂,拓展教材

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印章有一种古朴和浑厚的情致,更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哲理。因此,我们以“篆刻”为主题,以“刻”为主线,在我校美术课堂教学及四年级探究学科教学中,进行了篆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开发了篆刻校本教材《印迹》。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设计,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让学生运用画印的方法来表现文字或图案,使学生逐步形成“任何文字或图案皆可入印”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上了一系列的实践课和探究课。例如:“生肖藏书票”是我们在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编的一节篆刻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特点、用途和收藏等方面的知识,对“藏书票”有个全方位的认知。并运用纸版画的形式,通过画、刻、印的操作过程,来完成一幅自己的“藏书票”。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当年的生肖为创作题材,并与中国的印章图案相结合进行美术创作。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画印”的基础,画出一方生肖图案的印章,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件难事。学生在体会“藏书票”创作而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印章的认知。又如:“我们的扇子”是小学美术书画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采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或儿童画的表现手法,而是运用撕贴和剪贴的方法,以梅花为主题对扇面进行装饰。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扇面中所体现出的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印章就是以画印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教师还对印章在使用时的钤印位置进行了分析,这也是篆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在篆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民间文化、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书法、章法、雕刻等美术知识。在操作上篆刻与版画制作、藏书票制作、浮雕制作、拓片制作相近。刻印要识篆、习篆,这又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发展历史的知识。所以篆刻教学要与文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篆刻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人文知识面,而且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