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应建立和完善美育体系
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体系中美育扮演着重要角色,高等院校也应建立“高等院校美育体系”。这一体系是小学和中学美育的延续,在各艺术门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美育体系”建立的目标应更为长远和深刻,让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后依然受到艺术、人文的熏陶,系统地积累广泛的艺术知识。欣赏艺术是有门槛的,需要一代人不断学习,才能跨入艺术的精神世界并终身享用。因此,高等院校美育体系应在艺术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如开设更多样的艺术门类的课程或讲座,比如歌剧、音乐剧、地方戏曲等。由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复杂,欣赏这类艺术需要更多的相关知识储备,而这些艺术知识正是很多人的盲点。
2019年3月,上海市公布了2019年的重大建设项目,在文化体育类的项目中,唯一的新开工的项目就是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大歌剧院位于浦东正在建设的世博文化公园内部,这也是整个世博文化公园画龙点睛的项目。[7]从2017年起,上海建设及改建一批现代化演艺场所,如“上海长江剧场话剧大本营”变身“红、黑匣子”,“宝山长滩音乐厅”成为北上海最大音乐厅,徐汇区黄浦江畔建设“上海梦中心”,“上音歌剧院”定位为面向大众的国际一流歌剧院,奉贤将建成“九棵树(上海)未来中心”,以及坐落于浦东世博后滩的“上海大歌剧院”将打造成为世界知名高品质歌剧院。[8]从上海近年来文化艺术类规划建设项目可以看到,歌剧院、音乐厅等比较高端的高雅艺术将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发挥其作用,提供更高层次的美育,服务人们日益增长的高雅艺术需求。对综合类高校而言,美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美、对一般艺术类型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而不是以艺术为谋生手段或职业技能。因此,美育体系必须经过相关专家系统地设置,这种设置应包含各种高雅艺术及大众艺术等艺术类型的入门鉴赏能力。高等院校美育体系的使命是为广大学生提供多种艺术的入门平台,并鼓励感兴趣、有余力的同学继续学习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