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大视野课程”模型

(二)形成“大视野课程”模型

经过明德师生的共同思考、酝酿和实践,学校的“大视野课程”方案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了“‘一’+‘四个六’”的“大视野”课程模型。

1.梳理基本特征

“大视野课程”规划时,力求体现六大基本特征:

(1)倾听感,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让课程具有主体性。

(2)逻辑感,梳理内在严密联系,让课程具有科学性。

(3)见识感,聚焦学生学习经历,让课程具有体验性。

(4)质地感,用心架构精致课堂,让课程具有有效性。

(5)统整感,嵌入式的系统体验,让课程具有整体性。

(6)成就感,多种方式实施评价,让课程具有多元性。

2.确定育人目标

学校课程目标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学校特点与学生实际,具体确定为6个角度:

(1)笃品行:爱国爱家,自信自律,诚信有礼,担当有责。

(2)善学习:勤学好问,思维敏锐,乐于积累,富有灵气。

(3)爱探究:充满好奇,热爱操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4)乐生活:体魄强健、热爱运动、身心愉悦、悦纳自我。

(5)有情趣:认识自我,欣赏他人,温文尔雅,修养身心。

(6)宽视野:尊重理解,合作共享,探索交流,自信博爱。

围绕6个育人目标,分别设置了一级、二级、三级目标,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部细化,产生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年段目标。

3.架构“六小”课程

“大视野课程”将课程与育人目标“对接”,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匹配”。根据这种“对接”和“匹配”,学校结合已有课程资源情况,将课程结构确定为六小课程:

(1)小文人(语言与表达课程):语文课程群、英语课程群、阅读课程群、书法课程群、写作课程群、诵读课程群。

(2)小算盘(逻辑与思维课程):数学课程群、思维课程群、逻辑课程群。

(3)小博士(科学与探索课程):创客课程群、动植物课程群、劳动与技术课程群、大拇指电视台课程群。

(4)小达人(运动与健康课程):体育课程群、心理健康课程群。

(5)小主人(社会与交往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群、仪式教育课程群、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群。

(6)小新星(艺术与审美课程):美术课程群、音乐课程群、综合艺术课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