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尚未形成成熟的美育体系
2025年10月13日
(一)高等院校尚未形成成熟的美育体系
从小学、初中、高中义务教育阶段起,学校就有开展美育的传统,美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比如中小学开设美术课、音乐课等,这些课程均为硬性的必修课程,这一前提是开展美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于高等院校来说,综合类非艺术院校很少有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必修课程,一般为校级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们选择此类课程基本凭兴趣。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思想,由于自身专业不涉及这些人文、艺术学科,大学四年都没有选修过这些美育课程,或者即使学校要求必选某些艺术类课程,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和专攻领域,但是从美育及艺术教育的延续性角度来讲,高等院校的美育是断层的。这种断层既是形式的断层,即从必修课降级为选修课;也是内容的断层,各大学开设的美育课程各不相同,难以用统一标准评估考量。
大学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除专业技能以外应接受系统的美育,这种美育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大学的美育也应该形成成熟的体系,请教育及艺术领域的专家设计出一套体系化的美育教学方案在全国推行。这一体系包括了美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美育教学成果的评估反馈机制。当今大学生接触文化艺术的方式多为学校的非正式社团,这类学生组织固然丰富了学校的文化艺术生活,但难以使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得到系统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