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开放周——艺术为民打破高校藩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着重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以人民为中心”。上海音乐学院一直牢记使命,在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期间,打开学院大门、发挥专业优势、体现高校服务社会职能。通过丰富的活动、多样的形式,包括升级了备受市民好评的上音“音乐开放周”,并对重要演出在10多家主流媒体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进一步突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藩篱”,引导更多人欣赏音乐,爱上音乐。据统计,仅艺术歌曲和声乐新作品两场音乐会的音频、视频直播,在线观众、听众就突破了100万人次。
作为一直深受上海市民喜欢的上海音乐学院品牌活动,第五届“音乐开放周”的主要活动在2019年4月13—19日期间进行。本届开放周共计安排了162项(场)活动,数量较之去年增加了88项(场),在院内的贺绿汀音乐厅、校史馆、教室、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等,以及院外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美琪大戏院等场地,特别策划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音乐会、讲座、排练等内容,采取预约领票的方式向广大市民、学生开放。除音乐会及场馆参观系列以外,还开放课堂,选出部分课程对上海市的相关音乐院校师生开放;精选出部分“上海之春”的正式参演项目对广大学生、市民开放,参与大师排练全过程,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开始,上音利用专业优势,将开放周活动进一步向长三角地区、革命老区进行延伸,逐渐将开放周概念引向了开放季、开放年。作为开放周延伸项目“上音大师系列”及“上音与中国高校校歌”还将在上海(中国共产党发源地,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爱国音乐家的诞生地)、赣南(中国红色音乐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各举办一场“致敬大师——上音校史系列讲演活动”,并在安徽、浙江、江苏三地各举办一场“上音与中国高校校歌”专题音乐会长三角巡演活动。
种种举措,扩大了美育育人的普及面,把美育课程、课程美育带入了学习与艺术实践的各个环节,同时通过我们一系列的活动,将美育共建的理念惠及更广泛的地区,对美育生活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