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乐架起中西交流的桥梁——一对中国民乐的传播者

(二)用民乐架起中西交流的桥梁——一对中国民乐的传播者

在2014年,有两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兄弟慕名而来,走进了少年宫民乐团。哥哥叫潘克能,弟弟叫潘克伦。出于父母工作的原因,他们曾就读于上海的国际学校。偶然的一次机会观看了一场民乐演出后,他们深深地被中国民族器乐所吸引,纷纷投入民乐学习中,他们一个弹琵琶,一个敲扬琴。虽然都是摇滚音乐迷,但是哥哥说:“相比西方音乐,中国民乐听起来更有创造性。”

如今,兄弟俩先后考入了全美最顶尖的文理学院——明德学院,主修外交专业。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他们仍坚持通过视频网络教学学习民族器乐,还通过E-mail等网络平台与民乐团的师生们书信交流,分享民乐心得,并在大学社区、公益平台上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他们与乐团的学生一样,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交流使者,中外友谊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