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视域的京剧艺术思政化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文化自信视域的京剧艺术思政化教学实践探索

倪燕 许晶

摘要:京剧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对当前艺术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发挥京剧艺术思政化育人功能就是利用艺术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活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思政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关键词:文化认同;艺术教育;京剧艺术;思政化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经典文化的哺育,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传达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形成基础和精神支撑”[2]。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作为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作用。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大学生们正是成长中的一代,更需要传统经典文化的浸润,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文化全球化的视域中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国粹京剧艺术凝结民族文化的追求理想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和血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多表现正面的道德价值观念,凝聚一代代老艺术家的民族情怀和时代使命,对于受多元文化影响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人格塑造和矫正的作用。其艺术形式融合传统古典音乐、戏剧及武打等多种艺术元素,对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以及提升艺术审美,陶冶情操无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