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传承创新,打造学生创造美的舞台

(三)推进传承创新,打造学生创造美的舞台

1.创编原创艺术精品

同济大学着力深挖校史资源与艺术资源,不断创编原创作品,打造凝聚家国情怀的“同济出品”艺术品牌,用艺术的形式彰显与弘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的同济榜样力量。立足同济大学100多年来发展脉络的原创舞台剧《同舟共济》于2017年5月首演,立足为国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济人的原创展览式朗诵剧《中流砥柱》于2019年10月首演,原创李国豪大师剧《遍地英豪》将于2019年年底前首演,形成同济大学校史剧作“三部曲”。启动原创节目创作工程,原创舞蹈作品《筑梦巅峰》、民乐作品《追梦江河》、合唱作品《同济的风》、合唱作品《蜀道难》、民乐作品《西风所见》等。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水平,以品牌节目和原创节目为基础,结合与我校学科紧密的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中小学,联合开展校园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加强文化交流,通过“孔子学院”等人文交流渠道和合作平台将中华精品艺术带出国门,共建中外高校人文交流项目。

2.建强艺术教师队伍

同济大学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作用,通过加强课程督导、加强思政建设、加强传帮带、加强校内平台展示、加强培训培养等渠道,稳步提升艺术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校内艺术教师双聘制度,合理利用校内艺术专业教师及有特长的其他教师资源,以学生艺术团及艺术类社团指导教师、大型艺术活动指导、原创艺术作品创编等方式参与普及性艺术教育工作。校校合作,利用校外资源聘用更多校外兼职教师为校内学生上课,扩充师资力量,目前聘用13位校外艺术专家(兼职教师)给校内学生上课,包括8位音乐专业教师,4位表演专业教师,1位广播电视专业教师,其中多名教师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等业内知名企业和机构,丰富了专业师资力量。建立与中小学艺术教师双向交流机制,聘用附属实验中小学艺术教师担任合唱基地、艺术团、艺术类选修课教师。

3.依托学生骨干协助推进工作

学生艺术骨干是学生艺术群体的先进分子,是艺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也是学生艺术工作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者、管理者与实施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发掘学生艺术特长,使优秀学生在担任学生艺术团助教、大型艺术活动组织等工作中,发挥朋辈教育职能,参与普及性艺术教育工作;加强艺术团队学生干部建设,发挥学生组织协调特长,协助学校进行艺术团队及艺术活动管理工作,使之成为沟通师生感情、传递师生信息的桥梁和纽带;开展原创文艺作品征集等活动,将在校学生纳入原创艺术作品创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