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四、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美,是一种生活出现的常态现象,而不是人们可以抽象出来的一种特定精神意味。发现美只是一种普化的能力,但认知美却是一种需要不断磨炼培养的本领。美育就是为了来实现从发现到认知再到欣赏的审美过渡,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加强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8]高校开展美育不仅是对学生每个个体的人格提升,更是对整个青年一代的素质面貌的整顿完善。“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9]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美育是“双一流”建设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世界一流的高校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一流的美育作为支撑。世界一流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能力全面发展,更需要内涵厚度,其中包括了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因此,高校在重视科研、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同时,更要把美育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融入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中。

一方面,要在人才培养中牢固树立美育观。美育不仅是对于艺术范畴中对美的理解与教育,更是关乎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向的重要示范。因此,美育不仅是智育的重要支撑,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美育观,实际上是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角度来提高青年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在大学教育中实现智育技能与才干的提升,也实现德育中思想的解放与精神的升华。美育的形式一定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但美育工作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智育与德育这样的教育基本建设,美育同样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要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始终牢固坚持美育观。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美育是“双一流”建设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当今社会对时代新人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世界一流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能力与内涵厚度的双重结合,其中就必然包含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因此,高校开展教育工作一定要在重视科研开展、专业深造、实践创新、道德培育的同时,把美育作为推动、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指标,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既要弘扬引领社会新氛围,营造出高素质、高水准、高层次民族的崭新风貌,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不竭力量。

(作者简介:周芷如,同济大学艺术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教育。)


[1]《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2018年8月。

[2]《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

[3]《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文艺社科界委员讲话》,2019年3月。

[4]同上。

[5]《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7]《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

[8]参见《八省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讲话》。

[9]参见《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