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钢琴家

天生的钢琴家

吴乐懿生于上海,祖籍鄞县,小时候随父母回过一次故乡。吴乐懿学钢琴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母亲曾在教会学校清心女中读书,因为出身贫寒,只好去偷听同学练琴。假期里,母亲甚至从窗口跳进琴房练琴,就这样开始了学琴的第一课。数年以后,母亲留校教课,因为通过自学,她的钢琴也达到了能够开课的程度。吴乐懿的父亲爱好唱歌,是教会唱诗班成员。结婚时,母亲的唯一愿望是有一架自己的钢琴。吴乐懿的最初记忆就是在父亲怀里听他唱歌,边上是母亲用钢琴伴奏。

4岁时,吴乐懿就在父亲教导下站在凳子上唱歌。有一年的圣诞节晚上,她被带去公开演唱,因为还不懂怯场,所以十分成功,得到一个洋娃娃做奖励。不久,她听到窗外传来卖唱者唱《孟姜女》的歌声,旋即在钢琴上一音不差地弹出整段旋律,这时候起,母亲就开始专门教她习琴。7岁时,父亲所在的雅乐社合唱团去杭州之江大学演出,吴乐懿也被带去一展琴艺。彼时,她还够不着踏板,并且要被人抱着向台下鞠躬,这是她记忆里第一次公开独奏。1928年,上海举行“纪念舒伯特逝世一百周年”音乐比赛,规定必须弹舒伯特作品,吴乐懿得了儿童组第二名。那时,母亲觉得有必要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于是请了中国第一代女钢琴家王瑞娴来教她。

幼年时的吴乐懿

吴乐懿在工部局中学读书时就常常为父亲伴奏,也常常给母亲代钢琴课,学校里各种舞蹈、合唱的排练伴奏也是请她出马。运动会时,她更是用钢琴助阵,从开幕弹到闭幕。圣诞节、新年时,经常有同学请她去家里弹琴。她也弹些大家喜欢的歌曲、电影插曲之类,还即兴配些伴奏。她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经历对她的视奏、伴奏、教学都是很好的训练。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1935年10月她考上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国立音专)。不过,在英商宝威大药行任职的父亲对她念男女混合学校的前景并不看好,但看她心意已决,只是提出三个条件:一、要么考取,要么辍学;二、如果考取,一定要在系主任查哈罗夫班上学琴;三、不许和男同学说话。此处需要插一句,鲍里斯·查哈罗夫(1888—1942)原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及演奏家,十月革命后到哈尔滨演出,选择留在中国,被上海国立音专创始人萧友梅先生聘为钢琴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