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合一

人琴合一

1935年,日本口琴演奏家佐藤秀郎专程到上海,向石人望求教口琴艺术。两人成为艺术上的好友,经常切磋技艺。一次,石人望一曲终了,瞥见佐藤秀郎的口琴盖板上有“皇军”两字,虽然他明白艺术家不等同于军国主义者,但“皇军”两字实在触目惊心。他毅然转身,不辞而别。1942年,石人望应邀到苏州去做辅导演出。一位音乐老师闻讯,特地赶到石人望的住处,邀请他到草桥小学辅导该校小学生,石人望爽快答应了。到了玄庙观广场,石人望对数百名小学生说:“小朋友们,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来给你们吹国乐。”说罢,他吹起了拿手的口琴杰作《凤阳花鼓》和《小放牛》。日本鬼子的巡逻队经过时,石人望吹起了节奏铿锵的《义勇军进行曲》,用小小的口琴,发出爱国的强音。

1951年7月18日,石人望举行义演,将演出所得全部捐出,支援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1956年,南斯拉夫艺术代表团访华,其回国前,周恩来总理举行欢送宴会。当时,石人望正在北京准备参加全国首届音乐周,被周恩来请到中南海紫光阁,吹响了《凤阳花鼓》。8月28日,石人望等参加全国音乐周的艺术家们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受此激发,在北京返沪的火车上,他一口气创作了《幸福的列车》《江南之春圆舞曲》《美丽的祖国》等口琴曲谱。

石人望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的复音口琴音乐体系,把古今中外许多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和乐曲改编为口琴曲,运用口琴的技法把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巧妙地表现出来。在口琴编曲方面,他首创了独奏加助奏这种音乐形式,善于运用创作中的变奏原则使主旋律得到发展、变化、丰富。他能遵循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规律,创作出优美的前奏和引子,并运用加花变奏和转调变奏等手法把乐曲推向高潮。他总是用灵活多变的技法来处理乐曲,从不用生硬的伴奏来贯穿全曲。他编的口琴曲,如《金蛇狂舞》《南泥湾变奏曲》《纺棉花》《杜鹃圆舞曲》《卡门变奏曲》等,至今广为流传。石人望逝世后,新加坡《新明日报》刊出一则由海外14个口琴团体和20位著名口琴家联合署名的悼念诗《哀悼中国口琴一代宗师石人望先生逝世》:“一生献给小口琴,志在宣扬大音乐。桃李芬芳遍四海,妙曲遗音在人间。”

石人望领导大众口琴队合奏的《寄生草》唱片

《石人望标准口琴名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