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宁交”奏出柏林爱乐的声音
2020年11月20日下午二时许,经宁波交响乐团团长童铭女士安排,笔者在“宁交”团部三楼拜访了刚刚结束排练的俞潞。人高马大的俞潞穿着黑色T恤衫,湿漉漉的头发黏在额头,神情在开怀和沉静之间切换,过去只是远远地看他在台上挥棒,这次近距离接触后,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爽朗的大男孩。他造接受采访过程中手掌依旧按在三大本贝多芬《命运》(乔纳森·德·马尔编辑)的净版总谱上,谱子里写满了好几种颜色笔迹的注脚,密密麻麻。指挥家在放尽情绪后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期来平复。寒暄过后,俞潞很快进入另一个状态,一种伴随着思索但又能精准迅速地表达的状态。
采访的第一个问题是,“宁交”现在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有,但是我给他带来的。”俞潞很自信,“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需要指挥把要求带给他们(笔者插话,‘就是杨松斯对您说过的,把好声音放在口袋,需要时拿出来?’),让乐手明白要做到哪一步,怎么做到。‘宁交’很年轻也很聪明,创造理想的声音是一个相互激发的过程……”这时俞潞伸开两手做了个把十个指头缠绕拉伸的手势,“指挥和乐队就像谈恋爱,双方投入进去才能达到你要的或者更高的高度。”笔者提及2019年10月12日晚保利那场俞潞故乡首秀,开场的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一出声就把全场镇住了,真正前所未闻的“宁交”之声,阔大厚壮,气沉丹田,这种声音,颇有卡拉扬鼎盛期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功架。“去年那场演出我们一共花了四天排练,《艾格蒙特》是特别费了大力气的。”可能正是因为《艾格蒙特》的出彩,让俞潞有了今年将“贝七、贝五、贝二”以及全套贝多芬交响曲隆重推出的念头吧。
“这次我们的‘贝九’,将带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过来,85位歌手的庞大阵容,四位独唱也已经敲定……”话题转到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宁波五天五场的演出事宜,“我跟欧洲的同行,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院团的朋友聊起我们的全集计划,他们也肃然起敬。即使这个行为很疯狂,但也足以令人振奋,全世界敢这么做的乐团也没几个。事实上,敢于这么应对挑战的国内只有我们‘宁交’。这个角度看,‘宁交’目前创下了一个中国第一,恐怕也是亚洲仅有的。我指挥过NHK交响乐团,它一度成为全球十大乐团之一。日本乐团虽够卖力,但乐感逊色些,有些木,而中国人乐感好,但是演奏的强度又往往逊色。如果中日乐手互补一下,大可以匹敌欧洲乐团。今年欧洲巡演的合同都因为疫情取消了,如果没有疫情,我现在正在指挥维也纳广播乐团演舒伯特《未完成》。”笔者搭话:“所以‘宁交’成了最大赢家,有幸拥有了跟您全方位的合作机遇。”俞潞爽朗地回答:“‘宁交’也给了我机会。”

“贝九”演出结束,俞潞发表感言
俞潞的欧洲、日本游学演出履历为国内新一代指挥里首屈一指,亦使其具备了成为国际化大师的潜质。我们的访谈愉快、随意而短暂,告别时刻,俞潞吐出一句豪言壮语:“贺老师,卡拉扬的徒子徒孙会让宁波交响乐团发出柏林爱乐乐团的声音。”其实,2020年夏天的两场贝多芬交响曲演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话的另外含义可能也正表达着他对曾经追随的小泽征尔、杨松斯两位当代巨擘的敬意,因为两者都曾经获得卡拉扬指挥比赛的大奖,并得卡拉扬的亲炙。从这个意义上讲,俞潞无愧于卡拉扬再传弟子本色。这层渊源自带的光环在看得见的将来必定会不断制造华彩,推动宁波朝着中国音乐重镇迈进。如此,则2020年12月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献演,既是里程碑,更是宁波音乐生活腾飞的标志!

2020年11月20日,在采访后,俞潞(右)与作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