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一战成名
1982年初,胡晓平报名参加了一个在法国举行的声乐比赛,我国拟派三位选手,所以先在国内办了一个选拔赛,但呼声极高的胡晓平竟名落孙山,因为前三名都是选拔赛评委自己的学生。高芝兰教授为学生鸣不平,破天荒地给文化部领导写信申诉。结果,作为补偿,胡晓平得到了同年9月初参加匈牙利第二十届布达佩斯(柯达伊—艾凯尔)国际音乐比赛的资格。出发之前,恩师高芝兰悄悄给她买了营养品,又将自己的湖蓝色长裙送给胡晓平演出用。作为匈牙利最高级别的国际音乐赛事,比赛主场设在李斯特音乐学院的大厅内,但是初到此地的胡晓平意外发现组委会的国旗展区遗漏了五星红旗,于是提出交涉,对方解释说:“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很久没有参加此项赛事,贵国国旗正在赶制中。”
“尽管有过几年的音乐会舞台实践,但唱的都是中国作品,除了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时看过一些歌剧录像和私底下的几次排练,我还没有正式登上过歌剧舞台。对于进入决赛的其他选手来说,演一幕歌剧片段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大多数是正式的歌剧演员。而对于我,则是第一次,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而十天的比赛下来,我已是精疲力竭,真是弹尽粮绝。”布达佩斯(柯达伊—艾凯尔)国际音乐比赛原来是1933年创办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的一部分,1960年,匈牙利为纪念作曲家艾凯尔诞生150周年,在首都布达佩斯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柯达伊—艾凯尔声乐比赛,此后原则上每五年举办一次,在内容上分为艺术歌曲与歌剧两大类。其实早在1956年,中国钢琴家刘诗昆就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并获赠一缕李斯特的头发,只不过当时音乐组比赛还没有独立出来。
胡晓平演唱外国歌剧选段的唱片
胡晓平参加的是歌剧类角逐,此项赛事大奖只设一个,不分男女组别。比赛共分三轮,要求选手分别从16、17、18世纪作品中各挑一首歌剧咏叹调进行演唱。当年参赛的各国选手,不少人经验老到,已经有多场歌剧主演经历,但是第二轮胡晓平唱了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浮士德》第三幕玛格丽特的咏叹调《珠宝之歌》后,人气暴涨。9月28日晚最后一轮,胡晓平和苏联男高音维塔林已成夺冠热门人物。凑巧的是,两人的决赛曲目同时选了普契尼歌剧《绣花女》的咪咪和鲁道夫初遇的对手戏。胡晓平唱《人们叫我咪咪》,维塔林唱《冰凉的小手》。组委会决定让他们同场竞技,以合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比赛。夺冠心切的维塔林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他抚咪咪的手时颤抖得厉害,一是最辉煌处的高音破音了。结果幸运女神眷顾了中国的胡晓平,她在连续谢幕五次后获得唯一的大奖和歌剧特等奖,“东方飞来的百灵鸟”为中国夺得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欧洲音乐比赛大奖。中国国内媒体借机造势,一夜间,胡晓平成为妇孺皆知的艺术家,其知名度堪比一年前问鼎世界杯的中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