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往事
1940年到1944年,孙慎在柳州工作四年。这是孙慎的一段青春岁月,也是他最有成就的时期。在柳州的文化界,孙慎极为活跃,虽不过20多岁,却凭借音乐才能和热情为大众所熟悉。他主导和参加的抗战宣传演唱会,时常在柳州举行,创作的抗战歌曲也不时见于报端,传唱于大街小巷。当年受音乐感染最深的是孙慎在志锐中学时的学生,其中,区英芳在回忆录《我在歌声中长大》中这样说:
志锐中学搬到柳州大桥,由于特别党支部的几位地下党员来志锐任教,革命歌曲也就唱得更欢了。这一年孙慎老师教我们中学部的音乐课,郑黎亚、吕壁如、黄凛、杨冶明、方兮等老师在附小任教,但他们几位每天清早都在一起发声,练习指挥,带动了我们喜爱音乐的同学参加。在孙慎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简谱识谱和基本乐理,而且运用得非常熟练,拿起一首新歌,看着谱就能唱歌词。孙慎老师还专门给黄洪同学和我教授作曲法,把他珍藏的一本《作曲法》中译本送给了我们学习,这样一来,我们的音乐水平大大提高了,唱起歌来更和谐,更美了。大家唱得很投入,感染力更强了。我记得大家唱过《垦春泥》《梁红玉》《梅娘曲》《四季歌》《铁蹄下的歌女》《延水谣》《延安颂》《热血歌》《大路歌》和用裴多菲诗配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军民进行曲》的选段。聂耳、冼星海、麦新、贺绿汀、孙慎、吉联抗、黄自等作曲家写的歌,几乎唱遍了。
莫志光也曾回忆在孙慎老师指导下学习音乐的情景:
在这里,老师教学、同学学习都比较认真,令人难忘的是我们初一秋班的音乐课竟然由音乐家孙慎老师任教……记得暇时,孙慎老师还教我们用八只茶杯,通过注水的办法,调谐成音阶,可以奏出歌曲。我没有专业学过音乐,仅仅通过业余自学,以后我便参加抗日的文艺宣传工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被抽调去搞文艺宣传工作,可以说是孙慎老师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慎歌曲集》
吴群任在《往事的启迪》里回忆:
上音乐课时,老师们教的全部是抗日歌曲,这些歌,有的是雄壮的进行曲,有的是抒情小调,但都非常好听。歌曲的旋律简单明快,音调变化自然,歌词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每首歌只要老师领唱几遍后,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同学们不仅上音乐课时唱,课间休息的几分钟也唱,回家后还继续唱。在校寄宿的学生晚间集体合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是小铁军》等歌曲,一唱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躺在床上唱至深夜。孙慎的《救亡进行曲》《春耕曲》等歌曲,扣人心弦,动人情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