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美丽又拿手
作为《梁祝》团队的核心成员,俞丽拿不仅在创作期间多次向曲作者何占豪、陈钢提出宝贵意见,而且成为作品首演时的第一小提琴手,担当独奏任务。1959年5月27日下午3点,上海兰心大戏院,俞丽拿一头齐耳短发,一身白衣黑裙,第一次向公众演出《梁祝》,这一幕被永远定格在中国音乐史上。“那时我是大二下学期,差不多十八岁半,对这么一首全新创作的小提琴曲能不能为听众所喜欢心里完全没有底……当我拉完最后一个音,是一个很轻的泛音,全场一片寂静,我正纳闷,过了一会,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终于放心了……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上海来采访这次的新作品音乐会,就录了《梁祝》回去播放,这个录音后来又制成了唱片,所以,全国其他地方听到的《梁祝》都是来自这个唱片,我的名字也是因为《梁祝》第一次为大家所知晓。”
1957年5月兰心大戏院《梁祝》首演中的俞丽拿
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俞丽拿被邀请参加在锦江俱乐部举办的舞会,周恩来也来了,而且邀请不会跳舞的俞丽拿共舞。其间周恩来谈道,《梁祝》太长了,能不能改短一些。俞丽拿思忖再三,觉得不能再改,因为《梁祝》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如果改短了,故事就会残缺,演绎出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周恩来说:“我不能苛求艺术家,能不能改,由你们自己决定吧。”从这件事,俞丽拿得到一个启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
1960年,俞丽拿担任第一小提琴的上海女子弦乐四重奏组(其余三位是丁芷诺、吴菲菲、林应荣)参加在东柏林举行的第二届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并获第四名,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弦乐四重奏大赛中获奖。1990年,俞丽拿作为第一位访问台湾的大陆艺术家,在台北演出《梁祝》。后半生的俞丽拿主要的工作是教琴,她的学生里有十多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填补了我国在国际小提琴赛事中的多项空白。其中黄蒙拉和王之炅最为出名,前者是帕格尼尼国际比赛金奖得主,后者是梅纽因国际比赛金奖得主。值得一提的是,俞丽拿的儿子李坚尽管没有子承母业,但这位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获得者目前已经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主任(详见本书“李坚”篇)。
《梁祝》三位主创,自左至右为俞丽拿、陈钢、何占豪
俞丽拿根在宁波——2017年11月,她回到故乡姜山镇新张俞村。半年后,她再次回到家乡,签约成立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宁波实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