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夏里亚宾
斯义桂,生于上海,祖籍奉化斯张村。他的父亲斯礼遂是一位石匠,年轻时挑着铺盖和工具到上海,在澳门路开了一家石作坊,承包过南京路老九庄绸缎店(今朵云轩)、福州路江西路金城银行(今交通银行)、江湾市政府大厦、陈英士纪念塔、杭州钱江大桥等建筑的石作工程。
淞沪抗战后,在音乐上有天赋且具备报国情怀的斯义桂参加了由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一批热血青年举办的以抗战救亡宣传为主旨的音乐补习班。1934年,他成为这个补习班里唯一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者,先习小提琴,后改学声乐。他改学声乐的原因,说起来也是一则传奇。有一天,他去中国声乐一代宗师应尚能老师家里,恰逢老师在弹琴,斯义桂情不自禁地歌唱起来,老师连声叫好:“你这样一副好嗓子,应该去学声乐!”受此激发,斯义桂后来就转投同乡恩师应尚能及俄裔名师苏石林,其男低音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并加盟苏石林办的歌剧院,多次在兰心大戏院演唱,声望日隆后一度在蒋介石创办的军官俱乐部励志社音乐股工作。西安事变前,斯义桂应邀赴洛阳参加蒋介石50(宁波人算虚岁)寿辰演唱堂会,一曲《满江红》,曾令在场的张学良掩面而泣。
1939年至1941年,斯义桂在香港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同时举办独唱音乐会支援抗战。1942年香港被日军占领,他长途跋涉返回上海。汪伪政权曾威逼利诱他出山,斯义桂毅然抛下家口前往陪都重庆,于战时的国立音乐学院青木关分院任声乐教授。1944年4月14日,应宋庆龄之邀,斯义桂与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在重庆国泰戏院联袂登台,演唱爱国歌曲《在铁索中》,当晚收入40余万元全部捐给前方抗日将士。抗战末期在重庆,广大听众对斯义桂所唱之《伏尔加船夫曲》《长城谣》等歌曲耳熟能详,其“中国独一无二的男低音”“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声部”之名遂得传扬。
1947年,梦想开辟更广阔艺术天地的斯义桂离别妻儿来到美国,钢琴伴奏李蕙芳女士(傅聪的第二个钢琴老师)同行。两人后来结为伉俪,夫唱妇随。在纽约,斯义桂有幸得到美国第一个登上拜鲁伊特音乐节的女中音歌唱家艾迪斯·瓦尔克和乌克兰裔杰出男低音歌唱家基普尼斯的教导,特别是后者,予斯义桂诸多影响,斯义桂后来连在保留曲目(勃拉姆斯的《四首严肃的歌曲》)上也向恩师看齐,传为佳话。1949年11月,斯义桂终于登上纽约卡耐基音乐厅一展歌喉,成为获得西方世界认可的一流歌唱家。此后,斯义桂在纽约举行5场演出,并与大都会歌剧院签约,开始活跃于欧美舞台,跻身世界一流声乐家之列,“东方的夏里亚宾”之称呼也开始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