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
洪腾,生于慈溪。
2015年12月,洪腾从洛杉矶重返祖国,在杭州、厦门、上海分别举行了三场演奏会。为何选择这三个城市?因为杭州是她出生地的省会,厦门是她先生的故乡,上海则是她学习、工作过的城市,但她总归是宁波人。1951年夏,洪腾小学毕业后考入由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师从宁波籍钢琴家巫漪丽教授。1957年9月,她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范继森教授。毕业后,留校成为范教授的助教,并逐步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最出名的钢琴教授。1981年,她的弟子、16岁的李坚(宁波籍小提琴家俞丽拿之子)因为演奏拉威尔的钢琴协奏曲夺得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亚军。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西方音乐比赛里取得的最傲人成绩。
洪腾从儿童艺术剧院时期起就涉猎舞蹈、绘画、文学、戏剧,广泛吸取营养。她说:“艺术有共性,但更要有个性。要形成个人的演奏风格,就涉及文学修养,这是范先生反复强调的。”1961年,本科四年级的洪腾代表中国参加罗马尼亚乔治·埃乃斯库国际钢琴比赛并夺得第三名(第一名空缺)。这一届比赛,中国另一位女钢琴家鲍蕙荞获得第五名。英国《音乐与音乐家》杂志(1962年第1期)刊登的评论含有如下一句话:“评委将第三名颁给来自上海的优秀青年女钢琴家洪腾,她的触键优美精致、乐感真挚,令人惊叹。”罗马尼亚获奖当年的10月14日,洪腾在北京音乐厅举办汇报表演音乐会。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易开基曾经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乐评《洪腾、鲍蕙荞钢琴独奏会听后》,文中有关段落为目前仅有之洪腾演奏之专业视角评判,殊为珍贵:
洪腾(中)与学生李坚(左)
洪腾演奏的优点是朴素、内在、细致、深刻,音乐表现比较理智而有分寸,手指干净利落,音色优美,节奏准确,力度对比鲜明,处理古典作品较好,我很喜欢她弹奏的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尤其是二、三乐章。她很好地掌握了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充分地表现了莫扎特音乐的歌唱性,令人满意地奏出了乐曲中许多非常富有表情的走句,以及第三乐章中富有生活风俗性的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