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之后
李坚,生于上海,因为母亲俞丽拿原籍鄞县,所以按照惯例,李坚也是宁波人无疑。
李坚6岁时很自然地跟母亲学小提琴,但同时跟洪腾学钢琴,到了必须二选一时,李坚自己选了钢琴,理由竟是——拉小提琴要站着,演奏钢琴可以坐着,舒服。李坚从儿童时期到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前后一共10年,都是洪腾的学生。12岁时,他举办了首次正式独奏会。1981年,16岁的李坚在巴黎参加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二名,于是名声大噪,开始在欧洲各地举行独奏会,并被选中在卡特总统访华的欢迎仪式上演奏。1987年,李坚随中央乐团在美国30个城市举行巡演。1989年,李坚成为第一位获准访问台湾的大陆音乐家,在台北等6个城市演出。20世纪90年代至今,李坚成为在欧美国家一流舞台上演出最频繁的“60后”中国钢琴家。
在巴黎取得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奖项之后,法国政府提供一笔奖学金,使他能够在巴黎音乐学院随皮埃尔·萨刚深造。1985年,他进入钢琴独奏家的摇篮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师从年过九旬的波兰裔钢琴巨匠霍尔绍夫斯基(1892—1993)。霍氏幼年曾拜在莱舍蒂茨基的门下,莱氏的老师就是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这样,李坚可以说是贝多芬的五传弟子,这层师承渊源的意义,可谓非同凡响。2009年起,李坚成为母校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作为教师的李坚曾豁达地表示:“我在上课时会尽量不打断学生,不把自己当钢琴老师。在艺术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没有学生和老师、前代和后代的关系。到了一定年纪,学生就会变成老师,我们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李坚幼时与母亲合影

1981年李坚巴黎得奖时的国内报道
2018年12月18日,李坚在上海宣布启动为期两年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独奏音乐会全国巡演计划。2019—2020年间,李坚在各大城市以连续四晚的马拉松式演奏,来完成乐圣的全套奏鸣曲,以表达一个中国钢琴家的敬意,纪念贝多芬250周年诞辰。这种方式,历史上仅有少量钢琴家尝试过。李坚表示,自己将回归乐谱,追溯贝多芬精神力量的源头,“以最纯粹的心灵与乐圣对话,而不是跟随那些传奇故事和别人的表述”,“贝多芬是我心中的神,我用弹奏贝多芬全部32首钢琴奏鸣曲的方式来向他致敬。音乐是技巧,是感官,更是灵魂,耳聋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写出了那么多旷世奇作,正是他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去尝试。能现场完整地呈现这些作品对我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一次,我用灵魂去致敬!”2019年11月29日,李坚在故乡的保利剧院完成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第四晚的演出,这套钢琴文献的“新约圣经”的宁波版首演大功告成!

1984年李坚和台湾小提琴家林昭亮合作的音乐会节目单
跟世上不少杰出的钢琴家一样,李坚还涉足指挥领域。作为美国新泽西州州立歌剧院的指挥,李坚曾指挥多部歌剧,诸如威尔第的《阿依达》和《麦克白》、乔尔达诺的《安德烈·谢尼埃》、普契尼的《蝴蝶夫人》、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昂卡瓦洛的《丑角》。2000年11月,李坚参与制作的《阿依达》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成功上演。2002年,他在日本名古屋成功地指挥了德国作曲家汉佩丁克的歌剧《汉赛欧与格拉太尔》。唱片录音里,李坚还曾指挥英国广播公司音乐会管弦乐团和母亲俞丽拿合作了一版意义非凡的《梁祝》。他从巴黎载誉归来不久,就在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录制过一张黑胶唱片《勃拉姆斯:F小调钢琴奏鸣曲》,目前在二手市场成为藏家争抢之物。中国钢琴家都有一张《黄河》存世,李坚的唱片,合作者是汤沐海和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明眼人一望便知,这是《黄河》史上最强录音阵容——这版《黄河》,结尾部分高潮,用了原始版里的《我们看见了河岸》主题,一扫作品被时代、政治绑架的阴霾。

李坚巴黎得奖归来后录制的黑胶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