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唯有鹧鸪飞

只今唯有鹧鸪飞

陆春龄笛子艺术的独特风格,首先体现在运气上。他受昆曲的影响很大,讲求“气沉丹田”。这种运气的方法是,呼吸借助腹肌和腰肌强劲的支持力,使吹奏时气息大小缓急得以控制自如。除了运气,他还特别注重用上手拇指向内顶,下手拇指向外推,以保持笛身的平衡,并借以协调风门的远近、口风的松紧和力度大小的对比。正因为这样,他吹出的音色优美而醇厚,坚实而饱满,强而不躁,弱而不虚。其次,陆春龄在他改编和创作的乐曲中,经常使用别人不大用的第二泛音(即十二度超吹)。因为在笛子上吹奏第二泛音,笛膜几乎是不振动的。此时笛子的音色不仅纯净,而且音量小,极容易表现静谧的气氛。此外,在装饰旋律的指法技巧方面,陆春龄除多用江南丝竹常用的赠音和打音,以增强乐曲的韵味外,还十分注重小颤音和指震音的运用。

陆春龄印度笛独奏曲《特罗茄》唱片

《鹧鸪飞》是来自湖南民间的曲子,也是陆春龄录制音带和灌制唱片次数最多的曲子。陆春龄的演奏着意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创造,将重点放在“飞”上,通过不同的技巧,去模拟鹧鸪鸟忽高忽低、忽近忽远的“飞”,塑造出鹧鸪渴望自由、渴望未来的形象。乐曲起始5小节4个长音的引子,全用颤音演奏,把实指颤音同虚指颤音(即手指在音孔上方快速扇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再配合娴熟的口风所奏出的旋律,使人产生鹧鸪高飞的联想。慢板部分节奏平稳,曲调悠扬,音色浑厚、圆润,时有直接表现鹧鸪振羽的穿插。末尾两小节的颤音,不仅同引子的颤音遥相呼应,也会让人们产生仿佛望见那鹧鸪远逝天际之感。聆听此曲,可以领会陆春龄的技巧高超,气口精妙,音色纯净,指法奥妙。此曲不仅闻名于世,亦令他灌制的唱片荣获中国首届(1989)金唱片奖。

《小放牛》原是戏曲中的“吹腔”,被陆春龄用笛声勾勒出了一幅春牧图,一幅江南水乡的风俗画。乐曲前一部分以民间乐曲《老六板》为引子,紧接着的旋律舒缓而稍自由。听着这优美的旋律,人们不难想象出牧童横骑牛背,迎着阳春三月扑面而来的熏风,手执短笛、引吭高歌的情景。《今昔》(1957)是陆春龄的原创处女作,作品首段以优美的山歌般的乐句为引子,情绪欢欣、酣畅。中段是对痛苦往事的回忆,同首段形成强烈对比。末段是首段的反复,由于音调提高了四度,加花而使音符变得密集,气氛也显得更为热烈。《喜报》作于1959年,乐曲受北方风格影响,技巧上较多地运用了历音、吐音和滑音,再辅之以充沛的力度,乐曲显得激越高亢、热情奔放。不过站在历史高度,陆春龄此曲也体现了他创作上党性至上的特征。1962年,陆春龄到上海郊区金山卫体验生活,与曾加庆合作了《江南春》。这是陆春龄演奏曲目中篇幅最大的一首乐曲,乐曲的基本素材为《四大景》,前奏中两声杜鹃啼叫,加上笛子奏出的江南农村田歌音调的引子,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即已呈现眼前。乐曲中八度的跳奏,顿音的运用,充分呈现了水乡春耕繁忙的喜人景象。

香港艺声公司发行的《鹧鸪飞》

香港马可孛罗公司发行的陆春龄演奏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