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费丽尔
董爱琳,祖籍宁波,自幼在上海教会学校就读,1948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经济系。因为嗓音条件及英文流利,遂就职于上海电话公司,任总经理室秘书。这个经历,令人想到同一时代英国女中音凯瑟琳·费丽尔,她也在伦敦邮政总局里供职过,战时还做过接线员,因为嗓音条件好而偶然成为歌手。她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熟谙钢琴技法,费丽尔先是在许多业余比赛上夺冠,董爱琳则拜同乡、钢琴家吴乐懿为师,技多不压身。
董爱琳声乐上最重要的从师经历是跟着上海滩有名的白俄男低音苏石林学习。此公曾经带过斯义桂与温可铮,所以门槛特别高。据2018年12月29日《新民晚报》的一篇回忆文章《红莓花儿开,又见中国第一代女中音歌唱家董爱琳》(作者丁言昭)称,苏石林的课“每次去都要预约,学费非常昂贵,一般人负担不起,虽然董爱琳每月收入不低,但每周去,也吃不消,于是每月上一次,当场交费,他的中国太太总是踏着秒钟来示意该下课了。苏石林对学生要求很严,先练声,把调门记住,下次来时必须还课。老师不懂中文,师生俩用英文对话”。
20世纪40年代末,董爱琳已经崭露头角。1949年10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翻译片组,专门对苏联影片进行配音复制,这样,新中国成立后译制片领域便有了东影(当时称东北电影制片厂)和上影(后来专门在上影翻译片组基础上成立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一北一南遥相呼应的格局。1950年,东影译制的苏联影片《幸福的生活》开始在国内公映,虽然对白已配成汉语,但片中两首女中音演唱的歌曲《红莓花儿开》《你从前这样》依旧采用原声。上海有关领导杨寿桢(曾是中共地下组织文化界负责人)提出如果片中歌曲能用中文演唱,效果会更好。于是就找了贺绿汀,要求物色一位女中音,贺绿汀就推荐了董爱琳。尽管影片后来依旧保留了原声歌曲,但是董爱琳的中文版演唱已经随影片及唱片而风靡,她也因此进入上海合唱团,成了一名声乐艺人和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