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年乐手,三十八年首席
1940年,13岁的柳和埙(左一)参加少年国际音乐比赛荣获一等奖
柳和埙17岁时考入上海国立音专,19岁时也即1946年,他加入由李德伦等在上海临时组织的中国交响乐团,与马思宏、谭抒真、司徒华城等一起演出。留存至今的一份节目单里第一小提琴一栏出现了柳和埙的名字,这是柳和埙首次以乐手身份进入公众视野。这场演出指挥是傅兰格教授,时间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一日下午五点,地点是兰心大戏院。不久之后,柳和埙经工部局交响乐队第一个中国乐手谭抒真介绍,加入这支历史悠久的乐团。直到1992年退休,他一直为这支乐团拉琴。柳和埙之前,工部局交响乐团的小提琴首席是意大利人富华,富华后来成为指挥梅百器的继任,首席位置由俄国人泰保斯基接过,泰保斯基不久因年龄之故离团。新中国成立前后,工部局交响乐团先是改名为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后又改名为上海交响乐团,外籍乐手基本绝迹。1954年,经过团内演奏考试和民主投票,柳和埙以最高票坐上小提琴首席位置,成为上海交响乐团的灵魂,连接指挥和乐手之间的桥梁,直到1992年退休,时长达38年,成了音乐史上的一出传奇,不单是国内空前,国际乐坛也属罕见。
除了担任首席小提琴手,柳和埙还常常以独奏家身份亮相。据谭国璋先生提供的一份1953年的节目单显示,这年9月19日、20日连续两晚8时在上海陕西南路文化广场举行的第十一次经常音乐会上,柳和埙曾经独奏了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回旋狂想曲》(指挥陆洪恩)。指挥家曹鹏曾说:“他(柳和埙)坐在首席位置上,我们指挥起来很放心。”柳和埙见证了上海交响乐团的历史。1957年苏联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到上海演出,柳和埙是当然的乐队首席。1955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活动,其中就包含了由韩中杰指挥上海交响乐团的一场音乐会,这也是我国乐团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举行的交响音乐会。1975年,他随团参加澳大利亚、新西兰演出。1979年,他与小泽征尔率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排练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与波士顿首席约瑟夫·希尔维斯特里并排坐镇第一小提琴位置。1987年,他以上海交响乐团首席身份参加了在日本组建的由全球各著名乐团首席组成的世界爱乐乐团的演出。1990年参加庆祝纽约卡耐基音乐厅100周年庆典音乐会及美国16个城市的巡演。1992年随团赴德国、瑞士、意大利巡演,又为新一代首席张曦仑与王希立走向台前提供了支持。
上海交响乐团的后辈大提琴手朱顺华曾回忆柳和埙当年喜欢在排练间隙用宁波腔调讲笑话,同行间常常因此哄堂大笑。2020年4月8日,柳和埙以93岁高龄逝世后,宁波媒体曾经专程到沪采访其家人。其小女儿柳韦告诉老乡:“爷爷奶奶都是宁波人,所以我们全家都会讲宁波话,喜欢宁波菜,20世纪90年代爸爸曾经到宁波寻根,但因为拆迁,结果很遗憾。爸爸平时爱吃奶油蛋糕、芝士饼干,做得一手好菜。爸爸基本功很扎实,他讲过,谁能像我一样一本手指练习曲拉三年,别的什么也不碰,谁就能像我一样吃老本。爸爸在家几乎不练琴。”
1979年3月,上海交响乐团与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排练中的柳和埙(前排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