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来

归 来

葛朝祉到欧洲后,决定先去歌剧和美声的诞生地,真切感受纯正血统的美声唱法。他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罗马圣契西里亚音乐学院,直接以插班生身份升入三年级,师从达姆勃罗西渥夫人。为了最大限度探求美声唱法的精髓,他广拜名师,其中就有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里卡多·斯特拉切利。他自学意大利语,省下每一分钱购买原版曲谱和唱片。三个月之后,他以最优等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并拿到了法国政府的奖学金。在当时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招收的中国留学生中,另一位就是钢琴家吴乐懿。在巴黎,葛朝祉的交游里有一位重要人物,即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的赵无极,两人相差4岁,引为莫逆。1953年夏,38岁的葛朝祉以“Très bien(非常优秀)”的成绩获得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毕业证书,给欧洲求学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他竟窘迫到连回国的船票都无力负担,不得已写信向国内友人求助才解困。

回国后,他在美琪大戏院举办独唱音乐会,演唱了舒伯特的《魔王》《菩提树》等十几首艺术歌曲。这场音乐会的谢幕时刻,年近四旬的葛朝祉终于收获迟来的爱情。一年后,葛朝祉与破镜重圆的石圣华登记结婚,成为上海乐坛的一段佳话。然而历史原因使然,葛朝祉归国后值得记载的贡献有限。1956年,他参与录制电影版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指挥家幕后掌控了整台演出的音乐走向,并且带领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合唱队演唱了由周小燕领唱的《向社会主义前进》。同一年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他指挥演出了交响大合唱《祖国颂》。1960年,他又倾力录制了大型合唱交响曲《黄浦江颂》的唱片,并且成为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当然代表……“文革”后,59岁的葛朝祉曾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间用法语教全上海听众唱《国际歌》。

葛朝祉指挥的《黄浦江颂》唱片

最后说说葛朝祉的遗音。中国唱片上海公司2017年推出一套名为《世纪回声——葛朝祉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的CD,把他生前演唱、演奏和指挥的历史录音收集起来统一发行,令人感佩不已。葛朝祉跟录音业打交道可谓由来已久,早在18岁那年,还在青年会中学就读的葛朝祉就与他的口琴老师石人望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EMI)录制了贺绿汀新作《牧童短笛》的口琴版以及师生俩的口琴重奏专辑。20世纪50年代留学回国以后,葛朝祉与中国唱片公司开展密切合作,发行了一系列由他作为歌唱家以及指挥家的经典录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年轻声乐学生感受到欧洲艺术歌曲原汁原味的魅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1982年,67岁高龄的葛朝祉凭借着留洋期间对外语的勤勉学习,用原文演唱并录制了一组法国艺术歌曲,这在当时国内可谓空前。此外,葛朝祉退休后多次参与上海广播电台的节目录制,每周在电台教唱法语歌曲,并留有许多参与大型活动演出的现场录音。纪念专辑将这些珍贵的音响资料重新汇集,把葛朝祉一生对音乐的奉献和挚爱定格为永恒,供后辈学人瞻仰、深味。

与纪念专辑的发行相呼应,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葛朝祉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一书,收录了葛朝祉生前在各大报纸上刊登过的部分文章和他诸多学生、同人、媒体对他的回忆、追思与评论。2017年11月16日晚,在贺绿汀音乐厅,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百年回声——纪念葛朝祉先生百年诞辰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由葛朝祉之子葛毅担任艺术总监,担任艺术指导的法国著名钢琴家让·弗朗索瓦是葛朝祉的巴黎音乐学院老校友。在音乐会上,他们带领听众回顾葛朝祉生前常唱、爱唱的经典曲目:《魔王》《伏尔加船夫曲》……演唱的嘉宾均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葛朝祉弟子,包括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黄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王凯蔚、现居美国的著名男中低音歌唱家丁羔——在歌声里,葛朝祉复活了。

《葛朝祉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