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奉化,长于上海

生于奉化,长于上海

赵梅伯之父赵筱山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供职于邮政局,平素爱唱京戏,善拉京胡。赵梅伯幼时耳濡目染,亦善吹拉弹唱。因为念过私塾,故对中国传统文化浸染亦深。中学时接触美国黑人灵歌及教堂赞美歌,还是体育健将,网球、田径尤具实力。他所在的豫章中学有星期日唱诗班,他为指挥汤普森女士所赏识,很快被训练成一名校园歌手。因为父亲工作调动,赵梅伯随父到宁波,进入英国循道公会所办的斐迪中学。校长贝兹赞赏其歌唱天赋,多次亲自为其伴奏。少年时代,赵梅伯因歌唱与体育的特长,领受诸多荣耀。

1921年,赵梅伯考入沪江大学,在新生晚会上放声歌唱,得该校外籍教授安德森博士赏识。他安排赵梅伯向到访上海的英国歌剧名角凯夫求教,凯夫减免一半学费专门为其授课。此后,赵梅伯走音乐之路的决心日益坚定,但其父反对之意亦日渐尖锐,并闹到断绝他学费的地步。无奈之下,赵梅伯不得不跑到外轮上向船员兜售中国刺绣赚钱,并在安德森教授的音乐课上担任助理。在沪江大学待了两年后终究无以为继,只好辍学到杭州蕙兰中学做了音乐教员。其时获悉有一位俄国歌唱家塞利凡诺夫在上海收学生,于是每周坐火车往返沪杭求学,节衣缩食,乐此不疲。不久后他开始在塞氏组建的俄罗斯人合唱团里担任独唱,并在杭州最大的教会合唱团体——乐正社合唱团任负责人。1924年,赵梅伯回到上海修完沪江大学的学业并得到教育及商科学位。彼时在课余,他已经是上海各学校、俱乐部、电台争抢档期的歌唱红人。1929年,他应德国高亭公司邀请,录制中华民国国歌,每周由南京向全国播放。

这一年,上海有关方面发起成立上海音乐协会,赵梅伯和谭抒真、张若谷、周大融、朱希圣等成为协会骨干,他还成为协会组织部及声乐科领导人。再后来,经安德森博士介绍,赵梅伯结识胡适,后者演讲时也常请他演唱助兴。经胡适介绍,赵梅伯又结识教育部部长蔡元培及朱经农。其时他正与沪江大学校花左大璋(左宗棠的孙女)恋爱。赵梅伯的《中外歌唱入门》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即是她出资玉成。1928年,因为其父农矿部部长左宗澍调任北平,左大璋转入燕京大学。不料,翌年春天,她因猩红热而殁。受此打击,赵梅伯决心留洋,恰逢中比庚款委员会派送学子前往比利时留学,报考者共计百余,录取仅二十。赵梅伯成为唯一被录取的音乐专业学生,前往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就读正班(非外国人班),师从圣乐名家维南教授,成为在欧洲名牌音乐学院学习声乐的第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