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音乐执棒人
姚关荣的老师——指挥巨匠谢尔欣
1961年10月,姚关荣指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管弦乐团(即新影乐团,80年代后改名为北京电影乐团及中国电影乐团,姚关荣后任业务副团长及首席指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向祖国汇报演出的首场音乐会,曲目含巴赫的b小调第二管弦乐组曲,长笛声部由该团首席郭玉勇担任。姚关荣则从中央音乐学院借来一台羽管键琴,亲自演奏并指挥,以规范的巴洛克风格奉献了一台古色古香的演出。观众席上的民主德国外交官曾发表如下的听感:“像这样的以巴赫时代的形式演出巴赫的音乐,现在即使在德国也不多见了。”
改革开放前姚关荣演出西方古典音乐的机会寥寥,他的隶属单位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管弦乐团,所以,归国后的24年,其主要工作是为国产电影录制配乐。据统计,姚关荣指挥演出配乐的电影有200余部,以至于他和长影乐团的尹升山、上海电影乐团的陈传熙一起,成为国产片演职员表里出现频率最高者。姚关荣指挥配乐的影片里,受众最广者属《地道战》,计有20亿人次观影,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他的作品较为人熟知的有20世纪60年代的《怒潮》《野火春风斗古城》《抓壮丁》,70年代的《南征北战》《侦察兵》《决裂》,80年代的《海囚》《血,总是热的》《武林志》《阿凡提》《寒夜》《边城》《人生没有单行道》以及电视剧《蹉跎岁月》《少帅传奇》等。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姚关荣参与的影片《南海长城》,为刘晓庆的银幕处女作,片中演职员栏里,可以看到配乐指挥名单里除了姚关荣另有陈佐湟。1996年,中央乐团改组成中国交响乐团,陈就任音乐总监,此是后话。
1982年5月,姚关荣指挥长影乐团为1000多名工人演奏了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演出前,他向听众做了简要的导读说明。演出终了,姚关荣发表感想:“我是在德国留学的,多次指挥演出过贝多芬交响曲。但像今天这样,贝多芬的作品引起大家如此强烈的共鸣,还是第一次。我深深地感到,贝多芬的音乐是为人民而创作的,只有人民才能出自内心地、深刻地理解贝多芬。今天的音乐会使我加深了对贝多芬的理解。”姚关荣真正开启严肃音乐指挥生涯是在1978年10月,他受中央乐团邀请,以客座指挥身份演出大获成功,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独奏由宁波籍钢琴家巫漪丽担任。同年11月,姚关荣首次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五场,曲目含贝多芬第三、第五交响曲,柏辽兹《幻想》及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12月,他在上海音乐厅指挥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受到作曲家本人的盛赞:“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好的一次演奏。”
影片《南海长城》演职表里的姚关荣
1978年12月姚关荣指挥上海乐团音乐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