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宁海

家在宁海

胡登跳,字宣清,原籍宁海,生于浙江省三门县健跳镇,按家谱属登字辈,他还有个兄弟叫胡登健。胡氏兄弟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1938年至1946年,胡登跳在宁海中学完成学业,成绩优异,因酷爱音乐,得音乐教师钮斌钟爱,传授其专业知识,使之成为全校闻名的“小小音乐家”。胡登跳求学时,浙东地区民间音乐活动相当丰富,丝足、吹打、盲人说唱、山歌小调、宁海平调、绍兴乱弹及嵊县越剧远近相闻,而民风所及,拜祖祭孔、请神求雨、道场佛事、红白喜事又多伴以歌舞乐曲。所谓锣鼓响,脚底痒,胡登跳自小耳濡目染,无师自通,到高中时他已常常为京戏越剧伴奏。有一次他在联欢会上演奏刘天华的二胡曲《独弦操》,还别出心裁地拆掉二胡的一根弦,演出了地地道道的独弦操。这段中学时光,为其后来的音乐之路奠定了一定基础。

中学毕业后有两年时间,胡登跳相继在奉化蒋葭浦小学、宁波道义小学、宁波三一中学以及宁海大蔡小学教书。1948年8月考取苏州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进行为时一年的学习。当时在此任教的有应尚能、刘雪庵、钱仁康等名家。1949年9月,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即后来的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贺绿汀、丁善德、杨嘉仁、桑桐等教授,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学习,也就是西方作曲四大件和声、对位、曲式、配器。学生期间,他利用苏南田歌的调子创作了歌曲《妇女送粮歌》及《秧歌舞曲》。1955年,胡登跳毕业留校,一年后到上海音乐学院新成立的民族音乐系担任助教。1964年,民族音乐系的三个专业扩充为三个系,胡登跳任民族作曲系副主任。“文革”中,因为样板戏创作的需要,他被借调到上海京剧团,“文革”结束前回到上海音乐学院。1993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