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备忘
陆春龄在演出
陆春龄曾考察河姆渡遗址,研究了先民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骨哨,还研习各国民间管乐器,如印度苇笛、法国民间三孔笛、挪威一孔笛、墨西哥陶笛、捷克风笛、印尼沙林,还有德国、比利时竖笛,罗马尼亚民间笛,美国玻璃笛及自制塑料笛等。20世纪,竹笛艺术飞速发展,由于陆春龄、赵松庭两位大师的出现,笛子音乐才真正步入大雅之堂。中国的大部分笛子曲目都是由竹笛演奏艺术家本人创作的,专业作曲家很少给竹笛作乐,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笛子的演奏者同时也是作曲家。陆春龄不仅整理和改编了《鹧鸪飞》《欢乐歌》《小放牛》《中花六板》等名曲,还创作了《今昔》《喜报》《江南春》等民乐界经典保留曲目,它们集中反映了1949年以后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
陆春龄留下的录音极多,上文提到的作品均有不同时代的各种演录传世,比较常见的合集是20世纪90年代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发行的一张《喜报》专辑,这是数码录音,但是时间上已经过了陆春龄的全盛期,所以作品气息偏弱。另外所有作品都采用乐队伴奏的形式(夏飞云指挥上海民族乐队),此举其实值得商榷,因为乐队的加入,淡化了笛子独奏的浓度。这些录音,1991年也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重新发行,题为《江南春——笛子宗师陆春龄从艺六十周年专辑》,为演奏家晚期演出的代表录音。目前看,以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发行的《中国民乐大师系列:笛子演奏家陆春龄》较为值得收藏,内收录音多为“文革”之前所制。但国内所见之陆春龄专辑CD应该说远未完整,笔者手头另有他50年代录制的用印度笛演奏的中国唱片公司黑胶版《特罗茄》《开尔登》诸曲就未见CD化,也可见国内唱片公司视野及诚意之不足。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香港艺声公司曾经发行过陆春龄的《鹧鸪飞》专辑黑胶,实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唱片公司录音的翻版。但艺声唱片在出版过程中,首先会将不太适合香港意识形态的内容弱化,其次会去除原有的版权信息,诸如在中国唱片公司中会出现的乐队乐团在艺声唱片公司中显示的是艺声乐团或者艺声乐队。以《鹧鸪飞》为例,陆春龄的《鹧鸪飞》是一张金唱片,曾经创造过百万以上的销量。在中国唱片公司发行的封面上,陆春龄先生身着中山装,香港版的封面给他换上了西装和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