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至上

陆在易在自己作品的音乐会现场
近40年来,陆在易共计写有逾500首(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是当代中国乐坛具有代表性的一代大家。他写于不同年代的《桥》《家》《盼》三首艺术歌曲,获第一届(2001)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获第二届(2002)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奖;艺术歌曲《望乡词》,获第三届(2003)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奖。陆在易成为连续三年折桂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的第一人。混声合唱《雨后彩虹》,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五乐章的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及上海市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奖;《祖国,慈祥的母亲》等多首艺术歌曲,进入高等院校声乐教材,《游子情思》《葡萄园夜曲》等成为国内各类合唱比赛的指定曲目,甚至在一次全国性合唱节中,竟有13支合唱团同时选唱他的作品。他的《艺术歌曲选》《合唱作品选》《童声合唱选》《中国优秀合唱作品选》等乐谱专集,发行量突破3万册,成为畅销出版物。
陆在易的所有建树,与他“艺术至上”的秉性有关。具有诗人情怀的陆在易,如同患有“艺术洁癖症”,容不得半点虚情假意。这种秉性,既让他创作受益,又让他不得安生,受尽煎熬。他的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的晚会上》中,有一段女声领唱,声音要特别清纯,到二重唱时,又需要具有歌剧效果,这样的女声,何处寻觅?当听说云南有一个理想的候选人时,他差一点立马飞往云南……“可能我的作品只有一个优点,即,每个音符的的确确是从我的内心深处流出来的……我总结自己的创作,真诚两字是核心。因为我的本性想抒发,想歌唱,于是走到这条路上去了。我的写作像说话,说最想说的话即真话。在写作时,我的神经一旦触觉到虚假,马上就会条件反射,本能地停笔。即便已经写成的东西,也坚决去除,撕毁手稿,我要求每个音符必须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我写有艺术歌曲四五十首,但自己通得过、认为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十首左右。”

陆在易作品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