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清单,不负苍天

遗产清单,不负苍天

关于应尚能先生“文革”期间的史实,无妨参考当时与他保持密切关系的浙大1963届化工系毕业的吴正佑所写的《最后岁月——浙大校歌谱曲者应尚能教授的故事》一文:

1970年5月20日应尚能随文化部五七干校到天津军粮城劳动。1972年,嫂嫂告诉我:“爸爸在五七干校劳动时发现大便出血了。”……爸爸向工宣队请假,要求回到北京看病,工宣队不同意。1972年10月26日在五七干校劳动时应尚能昏迷不醒、不省人事,才将他送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直肠癌动手术、放疗、化疗。

197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中国雇员原先是中国台湾推荐的,现在是中国大陆推荐的。他们说对大陆情况不太了解,要求到国内访问考察,外交部报到中央,周总理立即批准同意。其中有一位应家的亲戚,她想见见应尚才(北方交通大学教授、火车头设计制造专业,获茅以升奖)和应尚能(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机缘巧合之下才恢复应尚能的二级教授、补发工资,并用最好的医疗给其治疗。在亲戚到病房之前,刚巧给应教授输完了血,精神面貌好多了,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见面,悲喜交加,用快照相机照了相,几分钟后相片就出来了,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一次成像的相机呢……

1973年11月22日那天刚巧是西方的感恩节,应尚能教授在积水潭医院去世,享年71岁。当时联合国总部的雇员访问团正在广州参观。因为应尚能是二级教授,按“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常理,他的骨灰盒是可以放进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但工宣队不同意,应家与之争论一段时候,不成。1983年中国音乐学院才正式为应尚能教授平反,1984年当他的二哥应尚才去世,他们俩的骨灰盒才一起放进了八宝山革命公墓。这样总算是盖棺论定了。

应尚能的遗产大致如下——创作歌曲、合唱曲和练声曲等150多首,歌曲《吊吴淞》《我侬词》《无衣》《带镣行》《夜歌》和合唱曲《请你告诉我》等,曾被艺术院校选入声乐教材。已出版的有《创作歌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燕语》(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国殇》(上海音乐出版社1945年版)和《荆轲插曲》(咏葵乐谱刊印社1940年版)等歌集,并著有音乐基本理论教材《乐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文革”时期,他曾七易其稿,写成《以字行腔》(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此书是应先生根据自己研究西洋音乐的心得,对民歌、单弦、大鼓等民族民间声乐艺术进行归纳分析,又悉心研究了汉字的发声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而写成的。不但对正在学习和研究声乐的青年学生有益,而且对从事声乐教育老师也有参考作用。另有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发行的题为《应尚能独唱音乐会》的CD,收录应先生用男中音演唱的16首歌曲的录音,具体曲目为《菩提树》《无衣》《花非花》《睡狮》《西风的话》《思乡》《点绛唇·赋登楼》《刨洋芋》《花间》《种花》《植树》《热血歌》《雨后西湖》《赠前敌将士》《九一八》《燕语》。

应尚能著《以字行腔》